第七三九章 直言(1 / 2)
眼见众将说起与敌决战时神情振奋,貌似对盘踞在镇江堡一线的满鞑子军队已经毫无惧色,杨振的心里其实也很欣慰。
这是他早就期待看到的场面。
他早就期待自己麾下的将士们,在面对满鞑子军队的时候士气高涨信心满满,不再怯懦,不再畏惧。
但是,众将的振奋踊跃改变不了杨振既定的战略。
对他来说,在金海镇的实力形成对满鞑子的全面碾压之前,他决不会轻易采取主力对决这种硬碰硬的打法。
即便主力对决的打法拥有胜利的希望,他也不会轻易去尝试,不会轻易去冒险。
因为他所能够凭借的,所能够依赖的力量,实在来之不易,一旦遭受一次严重损失,他就得从头再来,就将错过接下来几年中最重要的机会,他已经没有这样的时间了。
“好了,好了。李禄的想法,不能说有什么错,安都指的想法呢,当然也有一定的道理。本都督心中也很期待我们有朝一日与满鞑子主力正面决战,毕其功于一役。”
杨振并不想直接向振奋的诸将泼冷水,可是眼下的他有其他的考虑,也只能用相对温和委婉一点的方式先扬后抑,先肯定再否定了。
而有些追随杨振已久的将领,一听见杨振说话的这个语气,就知道他们恐怕是白欢喜白振奋了。
比如张臣、杨珅、严省三这几个一直没怎么出声说话的将领,此时相互看了看,很快就冷静了下来。
而在场众将的目光,也随着杨振的开口说话,立刻聚焦到了杨振的身上。
果不其然,杨振先是肯定了李禄、安应昌的想法很有道理没有错之后,略微停顿了一会儿,给了众将一点思考领会的时间,然后就接着说道:
“但是,现在仍然不是时候。我们自己的实力照比过去,当然有了长足的进步,城池兵马粮饷军械自是今非昔比翻天覆地,可是跟鞑子比呢?”
杨振并不是想涨敌人的士气灭自己的威风,所以他先提到了眼下金海镇在大举移民之后实力的增长,免得自军诸将生出沮丧之心。
不过,他随后抛出来的问题,却又明白无误地告诉众将,金海镇虽然今非昔比,实力比过去壮大了不少,但是与满鞑子相比,依然相差甚远。
杨振的这个话说完了之后,方才提议主力走陆路北上,与镶蓝旗军队正面决战的李禄和安应昌两个人先是若有所思,然后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低下了头,没有吱声。
然而,他们两个欲言又止的表现,自然没有逃脱杨振的眼睛,而杨振也不介意将自己的想法再与这些心腹将领们细说一番。
“你们可能觉得,咱们现今只是在东路军前,当面只有满鞑子的镶蓝旗人马,我们的实力既然有可能占有优势,为何不能先把鞑子镶蓝旗人马吃掉?”
杨振这个话一说出来,就见李禄与安应昌当即点头,显然,他们方才欲言又止的,正是这个话。
杨振见状,当即呵呵一笑,接着说道:“先吃掉满鞑子镶蓝旗尽可能多的有生力量,尤其是镶蓝旗汉军人马的有生力量,正是本都督本次率军北上的目标之一。
“但是,吃掉它们,却必须要讲究吃法。因为我们的吃法不同,最终的结果也有可能会大相径庭。而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一战必胜。”
说完这些话,杨振目视诸将,一个个看过去,见他们有的人已经有所会意频频点头,而有的人依然一脸茫然似乎不知所云。
“说到底,就是我们输不起。现如今咱们金海镇也算是家大业大了,一个哨或者几个哨的人马,如果败了,也就败了,不会影响全局。可是如果我们征东军的主力要是败了,哪怕只有一次失败,后果也不堪设想。”
说到这里的时候,杨振看了看惊讶的众人,然后也干脆不再避讳安应昌的朝人身份了,径直说道:
“如果我们与满鞑子镶蓝旗的兵马,正面决战失利,其他的损失且先不说,就单说鸭绿江东面的李朝君臣,还会与我们维持现今的局面吗?他们恐怕立刻就会撕毁从前与我们达成的约定!”
杨振过去没有明确说过鸭绿江东岸的李朝对金海镇的生存发展到底有多么重要,但是在座的诸将,除了安应昌之外,其实都已经渐渐认识到了。
满鞑子之所以能够凭借区区辽东之地,打得大明朝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就是因为他们搞定了先是东边的朝鲜,然后搞定了西边的东蒙。
在他们搞定了两翼与后方之后,再去攻打大明朝,就没有了后顾之忧,可以放心大胆地征调主力大军南下了。
有鉴于此,杨振移防金海镇之后,在对付满鞑子的问题上采取的战略,正是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先从撬走李朝做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