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八十四章 当天子臭不要脸的时候(6k)(1 / 2)

加入书签

数日之后,曹操去往长安赴任,雍州初立,已经开始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着最后的准备。

很快,孔融传来奏表,孙策答应的贡品已经如数装船,运往江北,同时孙策请求留下两艘战船,用来防范水贼,自己已经做主应允了,而其他战船,皆是当着自己的面,自己亲眼看着他们被凿毁凿沉,没于水底,万万捞不上来了,而且捞上来也没有用了,可见,孙策投降之心,还是很坚定的。

信与不信,也都这样了,自然也就没什么可说的。

再然后就是迁都啊,修建运河啊之类的日常工作,刘协则干脆把自己关在了实验室里搞实验搞研究,甚至干脆暂停了早朝,将日常事务全部委托给尚书台和议税阁来处理。

反正,在经过刘协此前各种骚操作的瞎搞之后,朝廷现在真的已经不用开早朝会了,事实上那玩意本来也没啥用。

一天天的哪有那么多国家大事需要上大会去讨论,而要是小事儿,不相干的官员谁又有那么多的时间浪费,至于天子,什么事儿都亲自过问这不是有病?

平时各干各的,固定每个月各部门集中起来复盘一下对一下数据,日常的决策工作和执行工作自然有议税阁和尚书台负责,中书台做好监管,皇帝本人只负责定期听汇报,过问该过问的,遇到超级大的事情再插手,如此,只要两千石以上的人事任免权力,尤其是尚书台几个尚书的任免权还在自己手里,定期开开小会,这天下怎么也乱不了。

真像清朝皇帝一样天天开早会,可以说是病得不轻了,稍微大一点的集团都没听说有董事长天天开会的,还特么是大会。

总之,刘协因为天天闭关,打回来之后就没上过大朝,小会也基本保持十几天一开的程度,听一听荀悦的汇报,完事儿,一个标点符号都懒得插手,朝局平稳的一点儿毛病都没有。

直到,秋收了。

“说几个事儿,秋收前后,朝廷这边各种大会小会可是都该开了,咱们这地盘收复的也是太快了,当年定方向的时候也是实在没想到会扩张的这么快,我提一个基本原则吧,先说议税,除了凉州和幽州可以派上计吏代表以外,其余的两千石必须亲自过来,反正日常工作也都不是他们在做,少宦游两次什么都有了。不过明年春季的复盘,允许司隶以外的官员以上计吏代劳。”

“盐铁会议没什么可说的,今年的重中之重就是民族协商会议了,哎,没想到会这么快的就收复凉州,咱们还刚跟塞外的鲜卑打了一架,另外这次跟高顺一块回来的那个武陵蛮王,叫什么来着,哦对了沙摩柯,他还要移民并北。”

“真是什么事儿都赶到一块去了,这次的协商会,也是在给后面定基调,我也知道这次的这个会不好开,但是越不好开就越得把他开好。”

“接待方面,尽量隆重一点,规格高一点,要做到充分的尊重各族少民兄弟的文化差异和生活习惯差异,我的意见啊,咱们今年和去年都打了大胜仗,也都杀了不少人,这硬这个字儿啊,算是走到头了,该在软字上下下功夫了,惠而不费的,面子上的事儿,能办的都给办了,如果他们有什么要求,能满足尽量满足,哪怕是稍微过分一点的,也满足,另外让曹操和贾诩到时候躲远点,请个病假就别照面了,尴尬。”

“还有联姻的事儿,我以为这次怎么着也得搞起来了,宗正这边,这一年不是说找回来一万多的皇亲么?有多少能确定是真皇亲?”

“三成吧,宗正的材料,当年在长安的时候丢得太狠了,很多两三百年前的宗亲,根本没法考证。”

(刘协从长安出逃的时候,应该是带着绝大多数宫廷资料和器具人员的,但是等逃到洛阳的时候,在李傕等人的追杀下能丢的东西基本都丢了,饿到要饭,当时连官印都是现刻的,所以宗亲资料应该是丢了的,这样的话地方上的资料且不说丢没丢,没丢的,想验证也不容易了。)

“嗯……这样,把今年的这个联姻指标啊,当做一个考核的标准,凡是愿意联姻的皇室女子,只要证据上不太离谱的,知书达理识文断字的,长得中人以上的,都给一个名义上的郡主的头衔,不食食邑,宗正以为如何?”

如何?

刘艾当然觉得不如何。

作为宗正,刘艾对皇家贵胄,对皇亲的事情那是非常重视的,怎么能如此的儿戏呢?虽说大汉至今已有四百多年,这些宗亲实际上是真的养不起了,也不可能都养,隐隐的刘艾也知道,天子有借着卷宗丢失的理由甩包袱的意思,恨不得出了五服的亲戚全都不认了。

不对,五服以内的亲戚陛下也不想认了。

至少这他重新掌权之后自己这个宗正拿到的钱粮少的可怜,甚至还没有以前曹操主事的时候多。

当年曹操权倾朝野的时候好歹还做一点面子工程啊!

当然,这两年朝廷穷么,但眼看着这日子逐渐好过起来了,不说别的,就孙策的这一次上贡,差不多就能顶半年多的税赋了。

但看着天子好像也没有要给他钱的意思。

不止如此,郡主都能随便封了,是不是正统皇亲都不管?

于是刘艾深吸一口气,问道:“陛下,这两年,天下大乱的厉害,其实,许多还算比较亲近的宗亲,是可以确认下来的,而且他们都没有了恒产,这个……如果能补偿一些钱财的话,用不着如此激进啊陛下。”

“嗯……你找我要钱?”

“嗯。”

刘协,沉默了。

事实上刘艾不是第一次管他,或是尚书台要钱,但都被他以没钱为由给打发了。

现在,再说没钱确实是不太合适了。

“那什么,宗正,叔,侄儿跟您商量个事儿呗。”

“陛下您说。”

“那个……你说你们部门要是自负盈亏,行不行啊。”

刘艾闻言好悬没一口老血喷出去:“自负盈亏?这宗正之事,还有的盈么?”

“有啊,不是说有很多人,想恢复他们宗亲的身份么,兵荒马乱的好多卷宗都丢了,不光是咱们丢,地方上也在丢,这就是无头案,你说恢复宗亲身份的这个事儿能不能收点手续费?我表个态啊,到时候宗正卿收多少钱,那可都是你们衙门自己的,尚书台不许挪用啊。”

刘艾咽了一口吐沫。

“就是说,只要是个姓刘的,愿意花点钱,都算他是宗亲呗,那世袭族谱怎么编,全算中山靖王之后啊。”

刘协想了想:“其实,不姓刘也行。”

刘艾闻言眼珠子都瞪出来了,他地位毕竟特殊,当即一甩袖子,居然还跟刘协哼了一声,走了。

太过分了!

拿皇亲两个字当什么啊,青楼里任君挑选的biao子么?

刘协也只能在后面大喊:“宗正,和亲的事儿可不能耽误啊!而且我着重强调一下啊,不仅仅是嫁,更重要的还是娶,必须是明媒正娶,娶回家当夫人的,朝廷可以给生活补贴。”

然后刘协继续道:“接着开会,此事你们都别管,妈的两汉加一块四百年,鬼知道宗亲有多少,我可管不起。”

“说回正题啊,两个基本原则,第一,将境外鲜卑和境内鲜卑一定要分清楚喽,这是两回事儿,明白么,阎柔必须要抚,给赏赐,第二,公平,公平,还是特么的公平。”

“另外我这还有一个小要求,诸位中至少一多半都是经学大家,我在想啊,有没有这样的一种可能性,将氐族,进行追本溯源呢?我听说氐族有很大的一支,是姓吕的是吧。”

众人点头。

“氐人中最常见的四姓就是齐杨吕王,四姓占了将近一半吧。”

“你们说有没有可能,他们是吕后他们家的后人,当年扫除诸吕的时候,这沛县吕氏的人为了避祸,假装成了氐族人。或者氐族这整个民族都是这么来的,有没有可能。”

听完这话大家伙儿哭笑不得,王朗道:“陛下,诗经有云,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这说明最迟殷商时期,就有氐人了,您这说法……太那什么了吧。”

“诗经里有这话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