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6章 问道于盲(1 / 2)

加入书签

夜。

露寒。

篝火摇。

船影幢幢。

窃语恐声高。

短短一年之内便换了四任主人的高大楼船上,于琦正与连夜从秣陵前线兼程赶来的是仪进行军议。

原本独属甘宁的舱室,此刻却密密麻麻的坐着于琦、徐庶、是仪、甘宁、李通五人;其中李通是护送是仪过来的,而这场军议,也将决定李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是留在丹阳战场继续归是仪领导,还是重回豫章,参与对刘勋的作战。

至于于琦为何要在这个节点上把是仪叫过来,却是因为豫章跟丹阳两个战场,并非是相互割裂、相互独立的两个战场,恰恰相反,这是两个相互联系紧密、相互联动乃至相互影响的战场。

由孙策、周瑜策动的刘勋南侵,牵制住了于琦在豫章的绝大部分兵力,使于琦原本策划的在婚后大举支援是仪的计划落空;那么接下来,孙策跟周瑜肯定要利用这个时间段,破解因前段时间被于琦南北夹击所造成的困局。

至于孙策是破局点是落在会稽,继续他攻略会稽,达成吴、会连城一片的计划;还是把破局点落在丹阳,趁于琦无暇东顾之际反攻丹阳,解除秣陵之围的同时夺回丹阳北部这边人口密集的重点粮食产地及兵源地,甚至一举把战线推进到丹阳中部,缓解其在吴郡南部的压力;亦或者是把破局点落在于琦身上,联合刘勋,借助长江水道的便利,快速调动兵力,找机会直接重创于琦。

当然了,也不排除孙策、周瑜多点并举,两线甚至三线开花的情况,毕竟孙策手下还有两万大军,而且跟于琦缺兵少将的情况不同,孙策并不缺乏统兵大将。

“府君,以你对孙策的了解,你觉得孙策会采用哪种计划?”

问话的是仪,他还记着于琦“以他对孙策的了解”为由,而策划的“七月攻势”所取得的成果,既然于琦对孙策的性子这么了解,那这次想来也能提供一些思路吧。

于琦很想说我哪儿知道?上次之所以能蒙对全是靠着记忆赌的好不好?

不过是仪的话也提醒了于琦,他不记得是在哪儿看过这么一句话了,好像叫“谋战先谋人”,大体意思就是说在指定作战计划之前,针对地方主将的性格、行事习惯等预先做出针对性的布置,在对战中往往能取得奇效。

当然,这是建立在对敌方主将非常了解的情况下,而不是道听途说人云亦云。

于琦现在对孙策的了解,恰好就属于“道听途说人云亦云”的范畴,若是平常于琦还能拉扯几句,现在却是关乎命运的大战之际,于琦怎么敢瞎扯。

“此战,关乎我等命运”,于琦沉声说道:“当小心谨慎、见招拆招,伺机制胜,万不可心存侥幸,将希望寄托在对敌人的算计上。”

“须知此战我们才是主力,严白虎、王朗皆不可靠,算起来的话我们是在以一敌二,实力本就处于下风,只有稳扎稳打、减少破绽才是正途,不可一味的仰仗出奇制胜。”

被于琦说教了几句,是仪的神色却没有丝毫尴尬,反而一副恭谨受教的模样,让于琦不禁侧目。

反倒是徐庶替是仪解围道:“主公,子羽也是好意,你也无需过分解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