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八方来客(2 / 2)
“简雍来此,应该是替刘备求援的,自去年刘备被吕布夺了徐州,赶到小沛至今已有半年有余,听说刘备又募集了上万兵马,肯定是心有不甘,估计是想联合主公,驱除吕布重返徐州。”
“吕布的使者嘛……”说到这,徐庶难得的沉吟了一会儿后,才继续说道:“吕布的想法可能比较单纯,或许只是单纯的恭贺主公,亦或是为了结盟而来。”
“至于陈氏跟糜氏的使者……”徐庶顿了顿,继而冲于琦拱手笑道:“恭喜主公了,他们应该是来向主公示好的,听闻糜氏乃东海巨商,在榷场中亦有长期租下的店铺,这次派出了家主的兄弟前来拜见,定然少不了送上一份厚礼,说不定主公之前发愁的铁器与战马之缺,便会因此补上。”
在徐庶说起糜氏的时候,于琦最先想到却是演义中投井自尽的糜夫人,在演义中,刘备入主徐州之后,糜氏为了投靠刘备,又是送妹又是送钱的,最后更是把整个家族都搭上了,却不知道这个时空里,糜竺有没有把妹妹送给刘大耳朵。
随后当于琦听到徐庶解说糜氏的来意以及他们能付出的诚意时,于琦便把糜竺的妹妹抛在脑后:铁器!战马!若是能给我搞来充足的铁器跟战马,别说妹妹了……不对,于琦忽然醒悟过来:为什么糜竺不能把妹妹跟铁器、战马一块送来?
我好歹也是扬州刺史,坐拥江东四郡,拥兵数万,若不能好处全收,那我辛辛苦苦的打仗不是白打了吗?
这么一想,于琦顿时变得兴致勃**来,有些期待起糜芳来了。
至于陈珪跟他的儿子陈登,于琦不太记得他们的事迹,只是模糊的知道他们是青史留名的实力名将,至于他们的来意,于琦跟徐庶一样,只有一丝模糊的猜测,具体什么来意,还要等见了面才能知道。
尤其是糜芳跟陈登,他们的诉求跟那三位使者还不一样,作为地方豪族的代表,他们应该早就到了豫章,并对于琦及其治下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调查了解,如今投上拜帖,应该是到了掀钟亮码的时候了。
于琦又看了看其他几人,见他们对此并无异议,便开口道:“既然如此,便按照元直所说的顺序,依次召见他们吧。”
随着于琦的命令,没过多久,袁胤就来到于琦的府中,见礼之后,于琦便问起了袁胤的来意,让于琦有些意外的是,袁胤一开口竟不是替袁术拉拢他,而是以严厉的语气,斥责于琦攻击孙策的举动。
于琦:嗯?
好在袁胤的胡话只是说了两句,随后便话锋一转:“我主袁公路公,最是欣赏于使君这般少年英雄,不顾众将群情汹汹请命讨伐于使君的建议,力排众议,欲与于使君约为盟友,为此特意嘱咐我,愿表于使君为征南将军、扬州牧。”
顿了顿,见于琦面露不屑之色,袁胤又道:“于使君虽然全据江东,但出身寒门,名望不显,我们袁氏,四世三公,名望重于天下,若能娶得我们袁氏之女,使君的身份立时变的贵重起来。我主有一从女,年方二八,相貌姣好,与使君这等少年英雄最是般配,若是于使君同意与我主约为盟友,我主便会将此从女嫁与使君。”
听听,听听,这是一方诸侯的使者该用的语气吗?
还是说我于琦在他袁术的眼中就是这么不值钱?又或者是欺我根基浅薄、年少好欺?只用一个虚名跟一个不知道哪个偏支的侄女就想把我打发了?
净想美事呢!
在袁胤说话的时候,于琦就面沉如水,而其他人的脸色也没好到哪里去,正所谓“主辱臣死”,袁胤的这番话就是在赤果果的侮辱于琦,更是在侮辱他们以及数万江东将士,这就是屋内没有武将,但凡有一个武将在场,袁胤都不可能把话说完。
袁胤又不是真傻,当然注意到了场中低沉的气氛,不由的心中暗暗叫苦:这于琦年纪轻轻的就击败了孙策,打下了江东四郡之地,正是志得意满之时;加之年轻气盛,在听闻这般侮辱性的条件之后,不但不会接受,反而极有可能反目成仇。
在之前袁术交待这个条件的时候,袁胤就曾劝过,再把条件放宽一点,或者再加大筹码,只是袁术不听,一厢情愿的认为能下嫁一个袁氏女,对于琦这个乡下土豪出身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赐了。
现在倒好!袁胤偷偷抬眼观望于琦及其部下的脸色,心中暗暗叫苦:苦也,这下结盟不成反成仇人了,只盼于琦有点顾忌,不要太多为难我才好。
“袁公路的条件我已经知道了,你先回去,我与他们商议商议再做答复。”
一眨眼的功夫,于琦竟然面色如常,而且语气平淡的说出这等话语,颇让袁胤惊讶,心中更是对袁术恼怒不已:这于琦哪里是个根基浅薄的乡下土豪?只看这份气量,便知其人志向远大,未来不可限量。
面对于琦的送客之语,袁胤亦不好再待下去,只能无奈转身离开,除了房门之后,重重的跺了跺脚,心中哀叹:唉,袁公失策,又树一强敌矣。
在袁胤离开之后,于琦的房内立刻响起了徐庶愤怒的骂声,其余人等虽然面色不虞,心中仍有顾虑不便开口,也就只有跟随于琦最久,性格最具侠气的徐庶敢毫无顾忌的当众痛骂袁术了。
难得能看到徐庶这么愤怒,于琦心中的怒气反而消散,甚至还笑吟吟的劝解徐庶:“元直莫要生气,跟袁术这冢中枯骨、路边野狗生气不值当的,且容他半年,半年后咱们举兵北上,将今日之辱连本带利的讨要回来便是。”
“消消气消消气,一会儿还要见别的使者呢,你这样容易让人误解,平复一下情绪,我要召见下一个使者了。”
“来人呐,召简雍来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