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9章 我预判了你的预判(1 / 2)

加入书签

张羡都把台阶送到于琦的脚边了,于琦再不行动,岂不是辜负了张府君的心意?

如今扬州外无忧患,内里虽有些许隐忧,却也只是疥癣之患,不足为虑,所以在跟桓阶谈过之后,于琦立刻便令鲁肃起草了一份檄文,声讨刘表迫害南蛮百姓的无耻行径,先把名义立起,把声势做足。

紧接着,于琦也不给刘表打口水仗的机会,直接下达了动员令。

此次出征,于琦兵不打算带太多军队,因为据徐庶等人的分析,在于琦介入荆州事务之后,刘表很可能不会再继续攻打张羡。

究其原因,不过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一句经验之谈: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罢了。

刘表跟张羡之间的争斗,在刘表看来,说到底也只是荆州内部的矛盾,一旦于琦插手进来,谁都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万一于琦赖着不走可怎么办?

而另一方面,或许跟刘表打了两年,在下面人看来他们打的你死我活的,甚至可能有破家之痛、血海深仇,但在张羡看来,一旦刘表撤兵,没有了刘表的军事压力下,他就不得不面对大军进驻长沙的于琦了。

在这个问题上,张羡最终跟刘表的立场是一致的。

南阳张氏毕竟也是荆州百年大族,在没有刘表的军事压下下,或许也不希望于琦这个外人进驻长沙,毕竟没有了刘表,他张羡依旧是荆南四郡之主,他会希望于琦留在长沙吗?走了个刘表又来了个于琦?那折腾个什么劲?

换成安丘男神贾贵的话说就是:特么的鬼子没来的时候你欺负我,鬼子来了你还特么欺负我,那鬼子不是白来了吗。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于琦自然要讲究一个兵贵神速,趁着刘表跟张羡没反应过来之前,造成既定事实。

所以在跟桓阶议定之后,于琦并未尽起大军,毕竟义从军还在整顿,并未形成战斗力;而江东军的一些将士们尚在休假当中,于琦可等不及把他们召回来。

在跟众人商议了一番之后,于琦决定兵分两路,其中一路便是甘宁所部水师,出柴桑沿江上溯,进攻黄祖镇守的江夏,威胁南阳东面门户的同时,也对刘表的后路形成威胁,毕竟此时节正值丰水期,云梦大泽中可是能行船的。

另外一路,则是于琦亲自率领的主力了,以凌操为先锋,率本部两千人马先行,于琦自领朱桓、陈武、全柔三部合计万人紧随其后,另有董袭将兵五千押运粮草、军械在后。

于琦的速度之快,甚至大大出乎了桓阶的意料,他怎么也没想到,竟能跟于琦的大军一块踏上返回长沙的归程。

虽然于琦走的仓促,但是该做的安排还是都布置了下去,这次出征,谋士方面于琦仅带了是仪跟刘晔,文臣方面则带了顾雍跟张紘,其余的人都被于琦留在了南昌,至于于琦走后的扬州军政要务,则被尽数托付给了徐庶。

除了南昌这里的安排,于琦还特意遣人给淮南的太史慈送去了一封密信,信中主要安排了两件事,一是一旦江东发生叛乱,麾下有一部分水师的太史慈可以在接到徐庶的军令后南下平叛;另外就是在于琦出征长沙期间,一旦曹操东征吕布,太史慈可以择机渡过淮河北上。

当然了,于琦并不是让太史慈肆无忌惮的行事,他还是给太史慈划定了界限的,那就不是不得插手曹操跟吕布之间的战斗,毕竟于琦现在还要维持他忠臣的人设,还不想跟曹操对上,现在就给曹操放血的话,万一官渡之战输了怎么办?

所以于琦给太史慈的命令就是,密切关注曹操跟吕布之间的战争,一旦战争结束,立刻北上抢夺吕布遗留下来的武将跟兵员,若是曹操责问起来的话,就赔他一点粮食好了。

勾践都能卧薪尝胆呢,现在苟一点,不丢脸的。

不过这也只是于琦在防患于未然,按照于琦的估计,就算曹操跟吕布打起来,按照历史上的持续时间,等他把长沙那边的事情料理的差不多了,曹操跟吕布还没分出胜负来呢,他很有可能能赶上曹、吕之间的战斗。

若是能赶上曹、吕之间的战斗,于琦还是想亲自去看看的,毕竟是汉末第一猛将,武力威压一个时代的虓虎,他的落幕,于琦很想亲眼目睹一下。

若是实在不能目睹第一猛将的落幕,能目睹一下第一美人的盛世美颜也行啊——貂蝉现在也就二十来岁吧,可能二十岁出个头?反正年轻着呢。

总之,于琦给太史慈的命令更多的只是作为一种后手,一个预备手段而已,别说曹、吕之间的战争,甚至连江东的叛乱都不一定会发生——毕竟于琦素有仁义之名,扬州百姓对于琦无不交口称赞,叛乱?那得多白的白眼狼才能狠得下心发动叛乱?

再说了,于琦又不是只留了太史慈一个后手,南昌还有徐庶跟徐盛坐镇,于琦对他们都是十分信任的,这也是于琦能这么快起兵前往长沙的底气所在。

俗话说的好,家有贤妻,夫不遭灾,于琦这是家有贤臣,后顾无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