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1章 一个小小的猜测(2 / 2)

加入书签

次日行军,及至日上三竿,忽有斥候接二连三的来报,言道南、北、西三个方向皆发现了敌军的踪迹。

短时间内如此多敌军汇聚过来的消息让张辽等人相顾无言,唯有高顺,默默的来到队伍中的一行数十辆车驾前,吩咐围拢在这些车驾周围的壮汉披甲。

车架上,堆叠着一领领黑红斑驳的铁甲,铁甲之下,还有一件皮甲。

这便是陷阵营的主要装备了,里面穿一层皮甲,外面再罩一重铁甲,良好的防护能力给了士兵们敢于列阵迎敌的底气,良好的纪律、娴熟的技艺,再加上可靠的骑兵兄弟部队,给了他们杀敌立功,并能在大战之后活下来的保证。

当然了,最后还离不开陷阵营的灵魂——高顺。

高顺,这名平素持重、沉默寡言的大将,是陷阵营这支威名赫赫的重甲步兵的缔造者,虽然在此之前,吕布将陷阵营的日常领导权交给自己的小舅子魏续,但是陷阵营的日常操练、战时统兵皆由高顺负责。

所幸吕布在最后关头醒悟过来,让高顺带着这支精兵护送着貂蝉跟吕绮玲离开下邳,这才保留住了陷阵营的精华。

历史上在吕布战败之后,高顺因为拒不投降而遭曹操杀害,史书上也再也没有了陷阵营的记载。但是作者菌有一个猜测,那就是曹操在接收了吕布的降兵之后,把陷阵营这支精兵交到了同属并州军一脉的张辽手中;囿于铁甲的数量,陷阵营的规模被一直控制在七八百人左右,而张辽的成名之战,“八百破十万”,所领之兵,也恰好是八百之数。

倒也不是牵强附会,逮着八百这个数就往陷阵营上凑,其实还是有依据的。

首先是这个时代的军队,是有传承性、区域性的,似陷阵营这等精兵劲旅,外人想指挥这些骄兵悍将,难度是相当大的,而对于同属并州军一脉的张辽来说就比较简单了,可以说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另外就是逍遥津之战的过程以及结果了,且不提战术大师孙权如何在拥有绝对数量优势的前提下,被张辽以弱胜强从而翻车的结果有多么离奇,只说此战的过程。在逍遥津之战中,张辽率军突入孙权阵中,杀得孙权人仰马翻,在张辽撤军之际,因为战场混乱,他只带了几十人出来,而在张辽突出战场之后,被他遗留在战场中的数百人齐声大喊“将军要舍弃我们吗?”

而张辽在听到将士们的喊话之后,当即义无反顾的折身杀回阵中,与他们汇合,并最终从战场中顺利杀回合肥,这足以证明张辽跟这支军队的羁绊之深,没有十几年的生死相依,是不可能有这种羁绊的。

至于说这支军队的战斗力,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毕竟以弱胜强打败了有“战神”加持的十万大军。

当然了,这只是作者菌一个猜测,算不得数,只是从某一方面来证明陷阵营确实当得起精兵劲旅的称号。

就在高顺指挥陷阵营披甲列阵之际,又有斥候来报,言道已经探明了各方来敌。

其中北面所来之敌乃是曹操的大将曹仁所领的曹氏精兵,东面来敌乃是曹操大将夏侯渊所领的曹军骑兵,这一路来势汹汹,而张辽为了阻挡夏侯渊的骑兵,已经命人去凿穿泗水水面的冰层了。

至于南面所来之军,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消息,因为斥候已经探明,从南面来的军队所打的旗号乃是“太史”、“周”字将旗,乃是扬州牧于琦麾下大将太史慈与周瑜的旗号。

得到这个的张辽跟曹性都松了一口气:总算免于三面皆敌的境地,而且还有了援军。

而太史慈跟周瑜在得知吕布的大将护送其夫人与爱女的队伍就在前方时,不由的加快了行军速度,终于赶在曹仁大军追击到来之前与张辽等人汇合。

简单的见礼,并通报了战局情报之后,太史慈果断道:“三位将军跟随周长史继续南下,我家君侯如今正在淮南对诸位翘首以盼。”

“至于曹操派来的追兵,便交给我好了,我来给你们断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