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无所不能的破解手段(2 / 2)
“周道友不必介怀,毕竟谁也料不到地下深处还埋有反常智械。”
周豹闻言,顿时一脸感激的对方兴称谢。
毕竟,方兴不仅给他擦了屁股,而且之前还救了他一命。
虽然方兴那一丢让周豹来了平沙落雁式,头朝下吃了一嘴的沙子,但他心中依旧对方兴充满了感激。
眼见意外状况平息,顾老看了一眼头顶上簌簌下落的细沙,连忙开口说道:
“立场已经出现了松动,未免再生枝节,周豹就别再动用地质大炮了。
趁着这段时间,我们快点进入蜂巢剑冢吧。”
对于顾老的提议,众人没有什么意见。
就这样,一行人踩着沙板赶在地质立场消失前,接近了蜂巢剑冢的底部。
剑冢外形只是酷似巨剑而已,它本质上还是智能飞剑的巢穴。
智能飞剑可以直接插在剑冢的表面进行充能,也可以进入剑冢内部进行硬件升级或者返厂维修。
剑冢的尖端深埋地下,这里的充能接口自然没有飞剑光顾了。
而这恰好就给方兴等人创造了,反向入侵的外部环境。
在靠近剑冢尖端之后,方兴再度从后脑弹出人造神经束,并直接把神经束插入了一处充能接口。
另一边,顾老等人眼见方兴开始施展破解手段,顿时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会影响到方兴。
然而,事实是方兴在完成连接的瞬间,就已经获得了周围剑冢的部分控制权。
接着,方兴闭目凝神了一会儿,装作全力破解的样子。
随后才动用权限,在旁边开启一道通往剑冢内部的门。
眼见方兴“破解”成功,众人都不禁松了一口气,尤其是顾老顿时就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方兴作为破解师,一马当先的进入了剑冢内部。
这个时候,异形神经束的作用就体现了出来。
如乌贼触手一般分叉的神经束,让方兴可以时刻保持与剑冢的连接。
方兴借用剑冢的权限,将一行人变成了移动的背景墙。
即便有智能飞剑从几人身边飞过,也都像瞎子一般,完全无视了一行人的存在。
机器通常给人的印象就是很难被欺骗,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智能飞剑以蜂巢剑冢为核心构建社会系统,那势必需要时刻保持与剑冢之间的连接。
剑冢一旦被欺骗,智能飞剑自然也就成了睁眼瞎。
说白了,蜂巢剑冢就是这些飞剑的指挥中心和雷达,而且是仅有的。
为什么说生命个体,反而更不容易被欺骗。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生命体一般都具备多重感知模态。
模因即为信息本身,而模态则是向外界感知信息的渠道。
视觉模态、触觉模态、听觉模态、嗅觉模态、味觉模态,甚至还有由灵气所产生的灵感模态。
这些都可以视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互的器官。
单个感知模态很容易被虚假信息所欺骗,但是一旦引入多模态,这个概率将会大幅度降低。
多模态融合向外界获取信息,这是生命体生存的关键。
无论是在哪个世界,不同类型的生命体都会存在强弱,进而变成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
就比如,老鹰和兔子。
然而,老鹰虽强,但也不是每次都能得手的。
兔子虽然处在食物链的底层,但也没有在众多捕食者的猎杀下灭绝。
说的玄乎一点,老鹰和兔子玩的就是信息战。
谁的感知模态先发现对方,并尽量让对方的信息获取更迟,那么谁就会赢这场生存战争。
正因为信息事关生死存亡,所以引入多模态共同接受信息,就是大势所趋的生命衍化方向了。
这个世界的人之所以使用仿生义肢,应该也有保留感知模态的意思。
毕竟,就连修士的修炼方向,也是将信息看得无比重要。
像修士的神识,说白了就是对于自身信息的进阶利用,以求获得更快、更广感知信息的能力。
只有扩充自身感知模态,才能更精准的从外界获取信息。
战斗需要正确的信息反馈,修炼也同样如此,这才是不断变强的关键。
现在回过头来看,周围这些像小聋瞎一样的智能飞剑,它们完全就是在朝着歧路上走。
为了表面上的秩序,智械放弃了自我,将一切都统合到了蜂巢剑冢之内。
而蜂巢剑冢为了更高效的调配,避免信息污染,则尽可能的压制多模态的使用。
这种有违生命衍化的行为,所造成的结果就是,方兴轻松松松就蒙蔽了蜂巢剑冢的感知模态。
一行人如入无人之境,大摇大摆的不断往剑冢上层走。
看着周围视自己如无物的智能飞剑,一行人向方兴投去了佩服的目光。
因为方兴的存在,本该是最艰难的潜入,瞬间变成了最简单的一步。
“飞蓬说的一点不假,方道友的破解手段真的是出神入化。
看来,邀请方道友加入此次行动,是我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了。”顾老看着方兴称赞道。
此言一出,周豹和魏明也都出声赞同。
而唐晓峰和王传一,也是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方兴自问还是有些城府的,但也被顾老一连串恭维说的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这一连串漂亮话也不是白说的,恭维过后顾老直接开口问道:
“麻烦方道友用你那无所不能的破解手段找一找,看看王剑究竟藏在何处。
这蜂巢剑冢实在是有些大,我们这样一层层的找,真不知要找到什么时候。”
方兴闻言,顿时有些坐蜡。
顾老的一番话,恰好击中了方兴能力的极限。
自我天赋毕竟不是破解手段,控制能力虽强,但是却也存在范围限制。
方兴所能做到的,只是控制一部分剑冢。
屏蔽一下剑冢的感知模态,让对方察觉不到入侵者。
但找寻控制范围之外的王剑,这就有些超纲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