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9章 无法仿制(2 / 2)

加入书签

永成天子收到自家叔叔的密信和这火枪样品之后,第一时间就交给兵仗局检验。虽然东宁岛那边已经愿意奉上三千火枪与十门大炮作为附加的聘礼,实际上就是献给皇家的。但是这种军国利器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更为妥当。

之所以是交给兵仗局仿制而不是规模更大的兵部军器局,便是未免消息泄露出去。毕竟兵仗局作为二十四衙门是属于皇家私人亲信,而兵部军器局确实属于官家的,里面不说跟筛子一样也差不多,保管火器交给他们研究之后,不出三天情报就能传到大明上下甚至金国那边去。

反而是内监衙门这边,有胆敢走漏消息的,本人杖毙家属获罪都是轻的,皇家打死几个犯错背主的家奴难道还碍着谁了?外庭那边根本就管不着,想管也管不了。

所以也不怪是万历皇帝那般到各地收税都喜欢用太监了,实在是太监很好用,虽然难免贪财一点,可到底这税金是落在皇帝口袋里的,要是换做文官下去收税,那么不说收上来多少钱,不给你把事情搅黄了就不错了。

当年江南读书人主持抗税,最后还被广大清流们立碑赞颂,并且广为流传,好像皇帝派来的税吏都是罪大恶极的,对百姓收点税就是与民争利一样。这在后世人看来根本是不可思议的事情,国家收税天经地义,反而抗税的还成了英雄?这到哪里去说理去?

实际上收税收的都是商人和其背后的士绅阶层,普通百姓哪有什么油水可捞?他们只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损失国家的利益与皇帝对抗罢了?

而且清流读书人掌握着民间的话语权,怎么说都是人家是正义的!

在大明出了隆武帝这个疑似穿越者的强势皇帝之后,这种皇权被完全压制的现象才减轻了不少,从小接受的教育也让永成皇帝明白如何去借力打力与那些儒家势力去斗。

倒是这兵仗局的掌印太监闻言有些为难。

“回皇爷的话,此种东宁火枪我大明倒是可以仿制,但其用料精良,制造精美,须得局里顶尖的大师傅才能仿制的出来,且速度很慢,一个大师傅约莫数日时间才能加紧仿制出一杆来,若是想要批量仿制,即使把工部那边的大师傅也拉过来,恐怕也难以形成规模,即使仿制出来,花费太大不说,质量也恐怕不如东宁火枪。”

“哦?”

永成天子意外道:“这火器这么难仿制吗?如此倒是不怕突虏那边在战场上捡到了,即使仿制出来寥寥之数,也不能形成规模,朕这个姐夫倒是很有本事啊!”

永成天子从来没有忽视过民间势力,虽说现在大明大部分优秀工匠都被工部和皇家给收拢了,但是流落在民间的工匠也不再少数,一些世家大族更是喜欢豢养工匠为己所用。

不过兵仗局掌印这么一说却是打消了他心里的一些忧虑。

就连皇家和朝廷都难以大规模仿制这东宁火枪,那么民间工匠再出色,也是数量有限,根本无法大批制造这种火枪,无形中也就免除了一种隐患。

按大明律法,原本就不禁百姓拥有刀枪,不似现代历史上满清那样严禁民间动武,只不准藏有铠甲和弓箭,一旦发现可视为谋反。

在大明,火铳(此字音冲不是筒)亦是禁器,曾经连各军镇都不准私造,只能经由兵部向工部领取,但工部造的火器是什么玩意?官吏贪腐克扣工匠材料银两,工匠也打个样子货糊弄上官,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当年辽事之中就有一军主将因为用了兵部出品的劣质头盔,被人一箭射穿而亡,相比之下兵部的火器也是如此,能打响的大概有七成,不炸膛的甚至不足一成。

有明一代,明面上只有少量军镇经过允许可以自造火器,比如当年的蓟镇和辽东,还有现在的三大强军,但民间私造鸟铳其实是屡禁不止根本禁不住的。

特别是在南方,百多年来,打鸟狩猎已经习惯用鸟铳,因为比起弓箭来说更方便许多。

以佛山为例,明时佛山镇已经是中土几大冶炼中心之一,规模虽然比不上后世清朝时期,但佛山镇的铁器在南方一带和整个大明也十分著名,这里的工匠们私造的鸟铳因为用料十足,十分精良,就连澳门的小弗朗机人和其它西洋人都曾向佛山镇工匠们定制鸟铳和其它火绳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