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62章 丰泽园(1 / 2)

加入书签

出了门,王师傅想起杨振兴似乎是第一天来店里,扭头问道:“振兴之前没来过是吧?”

看到杨振兴点头,王师傅也点头说道:“这样啊,去厨房的路上,正好带你参观参观我们丰泽园饭庄。”

丰泽园饭庄建立的原因,如果人们第一次知道的话,肯定第一印象是有些不太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就要从开办丰泽园的人马说起。

丰泽园当年是栾学堂在同德银号的经理姚泽胜、西单商场经理永盛远的扶持下开起来的。

而栾学堂之前一直都是八大楼之一新丰楼的堂头。

新丰楼自清末民初创立以来,迅速在京城叫响名号,甚至可以与八大楼之首东兴楼相提并论。

可好景不长,三十年代堂头栾学堂带着后厨20多位厨师集体退出新丰楼。

导致新丰楼英才顿失,损失极大,生意也开始一落千丈。

至于为什么栾学堂要带着人离开新丰楼另起炉灶成立丰泽园。

是有矛盾还是理念不同?

这段历史就无人而知了。

远没有东兴楼因为二代胡闹,一群厨师出走建立萃华楼这样记载明确。

也就导致很多人第一次知道这件事情,总是会认为栾学堂是反水的二五仔,跳槽就算了,还要挖走老东家的墙角。

当年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个情况的发生已经不可考。

但是这一切并不影响丰泽园以后的辉煌成就。

刚开业,丰泽园的定位就是为上层人士服务的。

不但装修富丽堂皇、环境优雅、风格别致,座椅板凳更是随着季节更换。

冬天上绒座,夏天摆藤椅,台面四周镶嵌白银,餐具统一都是银器,酒器更是用康乾年间的名贵珍品。

同时后厨有名厨掌勺,选料精,制作细,自然成为达官显贵首选之地。

也让丰泽园立刻成为当时四九城最大、最有名气的饭庄。

后来更是分别在胶东、津门、沪市、金陵等地开设分号,还在港岛和巴黎也开设饭馆。

解放后一直都在为国家主要领导人服务,成为领导人举办宴会活动的总要场所。

伟大领袖在家接待客人也经常请丰泽园的师傅去掌勺。

像当年授衔授勋元帅将军的宴席,都是丰泽园的师傅作为主力来负责。

然后就是众所周知的故事,丰泽园培养出了一位大师傅,也就是现在的海参王王师傅。

动荡结束后恢复老字号,完全就是依靠王师傅,再次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更是凭着王师傅在1983年第一届全国烹饪技能大赛上以葱烧海参获得海参王的称号。

将饭店的招牌菜和经营核心定为了‘海参王’。

成为重新包装丰泽园的关键一步。

现在王师傅领着杨振兴往后厨走,经过贴有饭店历史简介的走廊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