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三十五章科举试毕(2 / 2)

加入书签

手续繁杂,亦是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当然,凡事没有绝对的公平,即使程序严谨,也不免出现因主观因素破坏考试公平的现象。

而且,古代阅卷的主观因素极大,为避免有才者因有不负责任的阅卷人员误了前程的,通常,考官会抽查未考中的“落卷”,主考官也有权力调阅副主考官未“取”的荐卷进行复核。

赵昕虽作为主考官,不过大多都交给李维之主阅,自己则是随意抽取看看。

待全部试卷皆阅,赵昕统一归纳一遍,共取士一百二十三人。

科举事毕,赵昕不由地缓下心神,道:“此次会试参与者有三千余人,却取士一百余人,怕是难以交代。”

一般来说,参与会试的都是些“精英”,所以每次科考基本都是百中取一,已成惯例,而按此次会试规模,取士应约三百余人,可这如今,连一般尚未到达,怕是难以交代,尤其是发生变更试题这一遭事,更是无法向士子们交代。

李维之亦是无奈,上前禀告道:“殿下,第一场考试中途换题,俨然影响了士子们,心智不坚着,自是大受影响。”

“好在,第一场之后,士子们发挥还算正常,除却这一百二十三人三场皆可,老臣亦是选取二百余份除第一场较差,其余两场尚且暂可的试卷由殿下定夺。”

赵昕闻言轻轻颌首,考试半途换题,自是影响考生发挥,尤其是当本就知道考题之人,影响更是巨大,发挥失常亦属正常。

虽说不合格的人,赵昕不想录取,可你也得顾及士子们的情绪,发生这一档子事,朝廷却取士比往年少一大半,这责任,肯定都会推到赵昕身上,为将事态降低,赵昕觉得还是得按往年一般取士,百中抽一才为正理。

不过赵昕虽想如此安排,他还是得去请示崇明帝,思虑片刻,赵昕收拾一番,将已录取的试卷和李维之挑选的尚未录取的试卷一并带走,进宫觐见。

乾清宫,养心殿内。

赵昕将试卷恭敬地举起,请示道:“父皇,此次春闱共取士一百二十三人,另有两百余人考卷尚未定夺,还请父皇示下。”

崇明帝接过高贤递上来的考卷,随意挑选了几分观看,而赵昕则是老实地待着。

少顷,崇明帝拿起尚未定夺的考卷,这第一场实在是平庸,崇明帝眉头紧皱,又看了几分,这尚未定夺的试卷都是些第一场没考好的试卷,崇明帝一回味便明白了过来,于是语气淡然地说道:“太子有何想法,不妨直言。”

赵昕闻言悻悻地摸了摸鼻翼,恭声道:“禀父皇,儿臣以为,此次科举,大多学子因儿臣变更试题,影响了发挥,故此,儿臣以为,应当适当放宽取士规章,按往年取士人数录取,以安士子之心。”

崇明帝闻言嘴角微微上扬,饶有兴致地看着赵昕,询问道:“虽说学子因考场变故而导致失利,但亦是表明不堪重用,又何必录取?”

赵昕直言道:“禀父皇,儿臣以为,如今首当其要便是安稳,若士子们因科举而闹起事来,怕是影响朝廷威势,故而儿臣认为,当以安抚为主。”

崇明帝深看赵昕一眼,吩咐道:“既如此,那便按太子之意,今科选士取士三百四十人,就按此来办理,尽快放榜。”

赵昕心中不由地缓了一口气,恭声道:“儿臣遵旨……”

待赵昕躬身退下,崇明帝脸色变得阴沉,此次科举泄题,不见进展,自封存太监上吊自杀后,线索便断了。

不过据沈全汇报,封存太监曾在科举未开之时接触过东宫宫女,至于其他,暂未发现。

咋一看,科举一事颇为蹊跷,太子的“巧合”发现,不由地让崇明帝多想。

而且,那个李严为江南学子…………

太子可是曾去江南赈灾,这一切,貌似过于巧合。

更何况,为什么太子会突然允许丢失票据的李严入院参考……

崇明帝内心怀疑,暗自分析道:“不过太子一向喜形于色,此事不像是太子策划的苦肉之计。”

“这倒是像有人精心策划,陷害太子。”

“太子入宫尚浅,按道理来说,封存太监这等亲信之人,太子招揽尚且难,更何况让他们做如此危险之事,若是太子真能做出此局,那也不会傻到让这么好的一颗棋子提前暴露送死……”

排却这一可能性,剩下的无非就是栽赃陷害,那么,是谁想对付太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