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章 进宫,秦王董相【二合一,求推荐收藏】(2 / 2)

加入书签

“李玄,你要记住,你先是我大秦百姓,再是李长风之子。”

“朕希望你这一身才学能为我大秦所用。”

“去吧。”

从御花园中出来。

柳惊龙开怀大笑。

“屈老匹夫,还是你想的周到。”

“李玄呐,既然你已经恢复了所有权利,有没有考虑过转修兵家?”

柳惊龙诱惑道:“只要你转修兵家,多做几首贯日级别的战诗来,日后等你进入朝堂,老夫保证你能入主兵部!”

柳惊龙虽然不在朝堂,可他的弟子皆是兵部大员,可以说在大秦军方,柳惊龙的话比谁都好使。

“老贼,李玄是我儒家传人,你敢在老夫面前抢人?”

屈灵均大有一言不合出手的意思:“那首诗稿……坏了,诗稿还在陛下手中!”

方才他们只顾着保全李玄,诗稿交给秦王之后,竟忘记要回了。

现在再回头,只怕陛下会不认账了。

“几位堂长,这次幸得诸位相助,日后学生若能侥幸在作出贯日诗篇,定会双手奉上诗稿。”

李玄对他们先生表示感谢之后,而后迟疑的问道:“不过学生眼下有些疑惑,陛下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方才见过秦王,李玄心里有说不上的感觉。

面对逆臣之子,秦王并没有表现出对李玄任何的敌意,甚至还有一丝欣慰的意思。

“陛下十八岁登基大宝,励精图治三十余载,我朝国富民强,若非天元之变,陛下可称之为一代雄主。”

屈灵均给出评价。

其余三人也是点头,对此表示赞同。

若非如此,凭他们大儒文位,岂会在秦王面前如此姿态。

读书人,那可是相当有傲气的。

……

“可惜啊,此子若是早生二十年,何至于生出天元之变。”

众人走后,秦王和董仲生对视,君臣二人的心思都被各自理解。

世人皆知天元之变,但其中的内情整个大秦唯有他二人心中最清楚。

……

“猪鼻子插大葱——装象。”

“这句不行。”

“猪八戒戴眼镜——冒充大学士。”

“哎哟!”

宿舍里,李玄身上不时有清光升腾,也会突然有文气乱窜。

他这是在不断的测试。

“看来类似歇后语之类的句子在这个世界大多数不能引起天地共鸣,有些甚至会对自身造成些许伤害。”

“现在看,最适合辅助我修行的,是名言警句。”

李玄有了判断。

诗词文章一旦出世,引动的文气过于强烈,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只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毕竟他现在诗才虽然传开,但作诗岂是儿戏,李玄要是真的敢每天来一首贯日诗,绝对不出三天就会死于各种意外。

而警句能引动的文气适量,最适合他现在的状态。

《答董山》让他迈入儒生,经过消化,李玄已经彻底稳住文位。

儒生文位,也让他获得了新的能力。

一目十行。

每晋升一文位,读书人就能得到新的能力。

儒生是一目十行。

才子即可才思敏捷。

至于文人文位,才是读书人真正实力的体现。

一旦晋升文人,就可以真正借诗词文章施展各种手段,出口成章,即便无四宝相助也能发挥出极强的杀伐力量。

“儒生之上,便是才子文位,不过想要突破的话,就不像先前那么简单了。”

屈灵均之所以要求秦王恢复李玄的一切权利,是因为他知道,想要迈入才子文位,读书人就必须做出一些事情来得到认可。

也就是养望,积累名声。

读书人修行,可分为两大方向。

一是养望于野。

教书育人、著书立言等,此为虚名,走的是文道路子。

二是参政于朝。

科考入仕、治国安邦等,此为功名,走的是政道路子。

二者不分高下,也并不冲突。

很多大儒养望数十载,最后出山入仕,也有人官场沉浮数十载,然后转头教书育人,桃李满天下。

不管怎么说,名对读书人有大用。

“出名要趁早啊。”

李玄思索着办法,当然口中也没停下。

“不怕学不成,就怕心不诚。”

每念一句,便有文气在体内滋生。

……

“李玄,李玄快开门啊,我知道你在里面!”

宿舍外面,响起一阵急促的呼喊敲门声。

“方先生,这么着急找我,是要给我介绍媳妇吗?”

听到声音,李玄打开门,笑着打趣道,外面站的自然是方运。

“嗯?”

方运来寻李玄,自然是有事情。

《答董山》一诗让他文心坚固,文位借此更进一步,又因为自己催促李玄署名,给他来了麻烦,这几日方运其实一直都心有不安。

读书人大都比较实在的。

故而方运一直都想自己得为李玄做点什么。

他们自皇宫回来之后,方运从屈灵均那里知道李玄已经恢复所有权利,就给李玄找了一份工作。

不过被李玄这么一打岔,他倒是若有所思。

“说到此事……李玄,吾有一表妹,和你年纪相仿,虽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但也识得礼数,更兼相貌端庄,不如我……”

“方先生,玩笑之言,你怎么还当真了。”

看方运越说越上头,眼看着都要给八字没一撇的大侄子想好叫啥名了,李玄赶紧扯开话题:“您来找我,是有什么事情吧?”

“你看看,一激动给忘了。”

方运拍了拍脑袋,这才说道:“我替你在书院谋了份斋长的工作,你要觉得可以,从明天开始就可以上任。”

斋长,是负责协助书院先生教学工作的,一般都是从学生挑选出优异者担任。

更关键的是,在求学时候担任斋长,既能养望,还有一份不错的收入。

这对李玄来说都是迫切需要的。

像前身,因为无法从事任何工作,一直都是靠书院发放的贴补存活,一日三餐都见不到油水。

李玄这几日还在想用什么方式赚钱。

毕竟除了吃饭外,读书人参加文会、购买笔墨纸砚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撑。

这也是为何书院中庶民子弟极少的缘故。

不是他们读不好书,而是读不起。

“经义此类有我讲解,你就负责在课后给学生们讲诗,有贯日诗在前,就算他人想说什么也找不到借口。”

方运替李玄考虑的很周全。

若是让李玄讲别的,少不得有学生会不服,甚至有人要拿他罪臣之后来说事,但是讲诗就不同了。

《答董山》一诗已经被请入大秦文庙,谁敢不服?

不服的你也做个贯日诗出来。

“如此就多谢方先生了。”

李玄没有拒绝。

虽然他没当过老师,但是只是教人作诗的话还是可以尝试一番的。

毕竟自己只需要在脑海中想到一首诗篇来,下面的各种译文解析的也都随之出现,照本宣科就行。

见李玄无异议,方运便准备离开。

“哦,对了。”

方运折身回头道:“我刚才说的事,你真的可以考虑一下,我那表妹的确不错。”

……

李玄无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