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准备搞事情的张阳【求订阅】(1 / 2)
秦王和董相商议的结果,由刘询带着御旨,去了贡院。
“以上就是陛下的旨意了,几位大人有什么看法。”
刘询传达完毕,笑吟吟的看着屈灵均几人。
“今科中举前十学子的文章全都不公示?”
“刘公公,陛下的旨意,怕是不符合科举的制度啊。”
孟夫子最先开口。
他只负责文庙的事宜,不参与朝堂,考虑的也是科举制度。
“好回孟夫子的话,临来之前,陛下就对咱家说了,科举制度自开以来,公开学子的考卷文章是为了公平性,几位都是我秦朝栋梁,大儒文位的读书人,由你们和陛下评选出来前十的举子,天下是信服的,这考卷公开不公开也就无所谓了。”
刘询不紧不慢的开口,几位考官当中,也就孟夫子相对而言最好说话。
“孟夫子该不会觉得你们亲自评判出来的卷子,其中存在舞弊的嫌疑吧?”
“老夫监考科举二十余年,从未有失偏颇。”
这一点,孟夫子是可以拍着胸脯说出来的。
他的大儒之道便是公正,天下皆知。
就算这一次前十学子的试卷多为批判秦王董相,那也是因为他们的文章有这个本事进入前十。
事实上,每年科举考试,考生们所作的文章有很多都在伯仲间,谁人入选前十都不好说,实力是一部分,当年监考的考官喜好也是一部分。
“既然是陛下的旨意,老夫不便多说。”
孟夫子的职责就是确保考试公平公正,至于试卷公开不公开的无所谓。
这就好比华夏高考,试卷也不会公开。
“屈大儒,您几位觉得呢?”
刘询再看向屈灵均几人。
“科举结果自然是公正的,但不公开试卷,只怕有些学子会不服气。”
屈灵均摇了摇头。
他自然是不同意。
选中这十份考卷,他和许、吴两位大儒也有其他意思。
那便是想借助天下学子之口,劝诫秦王,现在试卷不公开的话,那这个影响力就会大大削弱。
他们的想法自然也会落空。
“这个无须屈大儒担忧,陛下说了,任何对结果不服气的学生都可亲上朝堂,请圣裁。”
此话一出,分量就重了。
屈灵均几人相互对视,默然无语。
“几位,陛下说这次考试做的文章中有不少金玉良言,治国良策,我大秦国富民强,但亦有他国细作潜伏,文章提到的一些政策甚得陛下心意,不能被细作得知。”
“不过隐瞒考卷也只是暂时,只待时机成熟,这些试卷陛下还是会将其公布的。”
“不知道陛下说的时机成熟是什么时候?”
“这个咱家就不敢妄言了。”
“几位若是没有其他想法,咱家就回宫复旨了,告辞。”
见屈灵均等人不再说话,刘询将手中玉玺收回,行礼从贡院离开。
……
“正则,你说陛下到底是何意?”
刘询走后,许青禾看向屈灵均。
正则是屈灵均的字。
“无非是要脸。”
“十一篇文章,十篇是骂他和董仲生这个奸贼的,这要是公告天下,陛下的脸往哪放?”
“说什么怕细作将国策传出去,都是借口罢了,年年科举都考策论,以往怎么不怕,偏偏现在怕了?”
屈灵均对秦王的旨意十分不满,嗤之以鼻道:“刘公公将玉玺都带过来了,这意思不是很明确了,这件事没得商量。”
若非如此,屈灵均才不会让刘询轻易离开。
“也罢,既然陛下都这般了,吾等也不能逼的太紧。”
许青禾摇了摇头,劝诫陛下的机会多得是,不在于这一时。
他将装着文章的文宝打开,取出试卷道:“还是看看陛下定的名次,早日放榜,好让学子们安心。”
“嗯?”
御笔朱批第一的文章,正是李玄的《灭六国论》。
屈灵均看着这个排名,心中一动,隐隐间想到什么。
他和许青禾不同。
许青禾在朝堂担任的是闲职,一年上朝的次数有限。
而屈灵均未辞官前,兼任御史大夫,对朝堂时局一直都很清楚。
“有何问题?”
另外三人将排名摘抄到榜单上,看到屈灵均的神情,不解问道。
“无妨,只是想到其他事情。”
屈灵均敷衍一句,若有所思。
……
科举放榜了。
贡院内的士兵将榜单一张张张贴在布告栏中。
今日一大早,董天宝就来贡院门口等候。
他还是不服气的。
董相说他未入前十,他倒想看看,谁能在策论上压他一头。
“第十二名,董天宝……”
“比我强的,居然还有十一个?”
当看到自己名次的时候,这几日斗蛐蛐赢了的兴致瞬间就没了。
“第十一名,某某,……。”
名字后面,就是他写的文章,董天宝看了过去。
“破题思路,文章内容倒是我相差无几,但这涉及映射朝堂,这样的文章居然排在我前面?”
董天宝开始是不服,不过他不是真的蠢,想到主考官是屈灵均大儒,再看看文章,就有些明白了。
【屈大儒是我师公,他对父亲不满,自然也是对朝堂党争不满……】
一念通达,董天宝继续往上看。
王某某、孙某某……纪墨、某某……
无一例外,这些人有些是朝中大臣之子,有些是久负盛名的才子,共同之处就是他们家中长辈不涉及党争,甚至都曾谏言陛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