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4章 借刀杀人(1 / 2)

加入书签

长云子,截教外门弟子。

这个名字在截教之中还是小有名气的。

但是在截教之外没人认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毕竟定光仙本身就是截教内门之中最没有存在感的一个的,而长云子之所以小有名气,是因为他经常向别人提起他的表哥,因此在身边也有一批记名弟子作为簇拥。

上一次整顿门规的时候,长云子应当是得到了定光仙的警告,并没有敢闹出幺蛾子。

石矶娘娘的一张冷脸或许是“假”的,但无当圣母...是真得会要人命的。

别说是几个有点跟脚的外门弟子,就算是他定光仙做了错事犯在了无当师姐手中,怕是也逃不过门规的处罚。

长云子终究是嚣张习惯了的,低调了许久的他早就憋不住了,一帮狐朋狗友汇聚在一起,闲谈之中确定了无当圣母在闭关修行,从而推测出销声匿迹的石矶娘娘大抵也是如此之后,便安耐不住一颗骚动的心。

很多年前,他就想要对玉芝仙子动手了,若非表兄的警告,他恐怕已经得手了。

这一次他兴致冲冲的去寻玉芝仙子,却发现玉芝仙子竟然同一个人族相依相偎在一起,这能忍?

必然是不能的,一怒之下大打出手,人族武道确实有点儿东西,自己险些就不是对方的对手,掏出表兄赠予自己的法宝,眼看就要将对方制服的时候,却不料对方还藏了一手,他竟然是魔道中人!

好家伙!

竟然看走眼了。

然后差点被对方打死,变成本体之后才侥幸逃脱,保命神通“狡兔三窟”,永远的神。

除魔卫道,乃是吾辈修士使命,义不容辞!

养好伤的长云子聚集起了自己的好友们,前来人族讨伐魔道,说不定还能以此名扬天下。

但万万没有想到,人族竟然如此不识抬举,自己是好心好意前来帮他们,可有他们竟然不识好歹,不仅不将人交出来,甚至好要庇护此人,与自己为敌。

这是什么行为?

自己可是截教外门弟子,与自己为敌不就是同截教作对?

同截教作对,岂非就是不将圣人放在眼中?

此乃大罪!

而且人族行为恰恰也说明了他们对此人修魔道的事情是心知肚明的,最起码人皇与当代帝师煅是知道的,对此长云子丝毫不慌,魔道人人得而诛之,人皇庇护魔道是站不住脚的...自己已经立于了不败之地。

长云子心里想得很好,但是他的“大义”还没有翻出来,就被那个拐跑了玉芝仙子的人族一顿“炮轰”,怼得自乱阵脚。

尤其是对方请人皇出手探查时,长云子心中有一些慌乱,因为他竟然发觉对方身上的魔道气息竟然消散一空!

这怎么可能?

魔道,一旦沾染上哪儿有那么容易舍弃?

会被纠缠一辈子的。

反而是道,说丢掉,确实能丢掉。

据说元始天尊坐下弟子,玉泉山金霞洞的玉鼎真人便舍去了自己的修为,此时此刻正以一介凡人的身份游历洪荒。

离大谱。

就是个疯子,明明就差一步就能够证道大罗了,忽然说自己的道不对...要从头重新证明一下。

也不能说是不对,准确的说是他发现了更好的解题思路,亦或者是修行这道题的最优解...

长云子不理解,若自己只差一步就能迈过大罗这道坎儿,做梦都能笑死。

修士为什么会走歪门邪道?

无非是正道一眼望不到头,小路似乎能够弯道超车。

亦或是在他们的修行之路上,大路的正前方竖起了一道“此路不通”的牌子,让他们不得不另谋出路。

长云子显然是前者,只要按部就班的修行,修行上个数万年也不是没有机会...但是人心浮躁,尤其是截教的修士,能够踏踏实静下心来打磨境界的,实在是没有几个。

就算是的三大亲传,他们的道心也并非心无旁骛。

看似最纯粹的无当圣母的,她心向之剑,也并非是纯粹的道。

反而是随侍七仙之中的乌云仙,一心向道,非常得通天教主看中,很多时候出门的时候,都是点名让乌云仙牵牛。

除了乌云仙之外,便要数三仙岛的云霄娘娘了,这位娘娘深藏不漏,天不怕地不怕的碧霄仙子甚至敢向师尊顶嘴,但见到云霄娘娘就像是老鼠见到了猫,乖巧得不得了;据说连她的兄长赵公明在她的面前也“唯唯诺诺”,多宝师兄也一向都是绕着她走...

以前或许有一个石矶娘娘,但自从石矶娘娘认识了圣道太子之后,心就乱了。

心静不下来,如何修道?

也就是这些时日,石矶娘娘才渐渐恢复了往常的修行节奏,但...又被圣道师弟拉着去了阴司酆都,被强行认作了帝妃...一开始还是有些抵触的,毕竟没有正式过门,名不正言不顺。

但后来慢慢就习惯了,圣道师弟没有避讳此事,就已经证明了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

洪荒太大了。

再加上地府阴司一向不同阳间众生打交道,因此一些消息传递起来非常慢。

以至于圣道太子上任酆都大帝的事情也是鲜有人知。而在冥界,巫族与鬼王知道帝妃是截教的石矶娘娘,但是来到阳间,截教的修士却很少有人知道同门的石矶娘娘竟然成为了酆都帝妃。

而现在,明明已经闭关不出的石矶娘娘,竟然出现在了自己的面前...

长云子有点慌,尤其是刚才的人族的那个魔道中人,还说出了那样的话。

在长云子看来,对方已经不仅仅是避重就轻的问题了,根本就是颠倒错乱,胡言乱语...恶意中伤,污人清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