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八章 皇太子冠礼(1 / 2)

加入书签

感谢演讲稿胡V的打赏支持!!!

感谢不死鸟、随行的饿狼、威德天尊的月票鼓励!!

................................

圣裁?

怎么圣裁?

万历皇帝看着这几位关键时刻就甩锅的大臣,心里就泛起了一股厌恶感和无力感。

“朕如何圣裁?”

万历皇帝忍住怒气问着话。

申时行等低着头对视一眼,然后次辅王锡爵埋着头在地上说道:“回皇上,宗室之事关乎皇上家事,又与宗藩牵连,臣等身为外臣,不宜评论皇上家事。”

万历皇帝哼道:“天子无私事。朕的家事也是国事,你们说说看,这事该怎么处理?”

听到万历皇帝如此强硬的要求内阁大臣和礼部表态,众位阁臣和礼部尚书也暗暗叫苦。

其实,从万历皇帝御极以来也修过两次《宗藩条例》了,这两次的修改其实也迈出了很大的步子,比如万历十八年的那次已经允许无爵位的宗室子弟们可以自谋生路了。

但是,就是因为这次条例的修改,导致了各地藩王们的不满,他们就像是滚刀肉一样还上疏万历皇帝弹劾了当时参与修改《宗藩条例》的大臣,虽然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了。

但这不代表藩王们就会善罢甘休的,他们仗着世袭罔替的铁饭碗和太祖皇帝颁布的《皇明祖训》,还是会集体出来恶心人的,这样的糟心事任谁遇到了,心里也不会踏实的,万一这其中有胆大的藩王被野心家的撺掇了,干出来了南昌宁藩旧事,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

所以,现在内阁和礼部对这事的态度就是得过且过,实在没法了再说。

可是,现在看了钟化民的奏折以后,又看到万历皇帝如今的态度,这事似乎又躲无可躲。

最后,申时行只能硬着头皮说道:“皇上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太祖时曾立下祖制,宗室子弟不得为官。万历十八年时,臣等已经修过一次《宗藩条例》,当时得皇上御批,无爵宗室子弟可以自谋职业。如今,方过五年,是不是有点太快了。”

万历皇帝道:“如何快了?宗室子弟皆朕之手足。河南之灾,宗室受灾严重,朕身为天子,但是按照民间宗族的规矩,朕亦是宗室族长,宗室之事,朕不能不问。”

申时行等听到万历皇帝这话以后,纷纷回道:“皇上圣明。”

万历皇帝摆摆手说道:“说说具体办法吧。”

申时行等大臣们对视一眼,然后说道:“皇上,您刚刚提议说让宗室子弟参与科举,臣以为此事也不是不可。但也不能一蹴而就。臣愚见,宗室子弟若参加科举,可令其放弃宗亲身份,否则不能科举为官。”

万历皇帝听完申时行的话后,点了点头,觉得申时行他们说的有点道理,当初太祖皇帝制定宗室管理条例的时候就特别的强调了宗室子弟们的做官问题。

若是,想参加科举那么就必须放弃宗室身份,不然还真不好办。

万历皇帝沉吟了一会儿道:“这一条记下来,朕觉得可以。其他的呢?”

申时行等大臣又对视一眼,然后又说道:“臣等愚钝,暂时无其他建议。”

万历皇帝说道:“好吧好吧,你们先回去把今天朕提的这一条拟一个折子上来,朕看过以后批了就是。”

申时行等听到万历皇帝这样说后,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申时行等对着万历皇帝行礼道:“臣等告退。”

万历皇帝看着他们没在说话,也郁闷的摆了摆手,然后又喝了一口神仙快乐水。

“宗室的事情真是麻烦呀。”

其实,万历皇帝也不想理会这些宗室们的。如果不是太祖皇帝的祖制在哪,万历皇帝绝对不会给他们发一两银子。

这些离得远的宗室都已经隔了十几代人了,这按照民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的规矩,这些人早就不算亲戚了,顶多就算是个同宗同姓的普通族人罢了。

可是,架不住吃过苦受过罪的太祖皇帝对子孙们好呀。

除了太子朱标这一脉以外,余下的二十几个儿子全都封了世袭罔替的亲王。虽然后来这二十几位亲王们被太祖皇帝的好孙子削藩弄死了几个。但是这个勇于削藩的好孙子实在是太菜了。竟然,让他的好叔叔仅一北平一藩之地就干到了南京,让他在一把热烈的火焰中消失了。

所以,自从成祖皇帝打着靖难的旗号坐了皇位以后,被削藩的亲王们个个又被恢复了亲王地位。虽然,小心眼的成祖皇帝也限制了亲王的大部分的权力,但是世袭罔替这一条成祖皇帝还是没敢动的,还得依照祖制把他们的儿子袭封为亲王。并且还要把自己儿子也封为亲王,不然会觉得自己很吃亏的,是不是?

所以,这就导致了后世的君主们难做了,面对着越来越多的亲王郡王要养,还有自己的亲儿子们要封,这下子财政压力就不是一般的大了。

而且还没法削了他们的王爵,只能按照祖宗们的成例继续让他们的子孙世袭罔替,这能不头大吗?

至今粗粗一算,大明朝到了如今已经有五十位左右的亲王了,这五十位亲王使劲生了一千多位郡王和若干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等等等,不计其数的宗亲。

想到这些“嗷嗷待哺”的亲王郡王们,万历皇帝都头大,忍不住只想再喝一口神仙快乐水压一压了。

看着烦恼的万历皇帝,朱常洛也心底一叹,这事确实是个死结。除了雄才大略的太祖皇帝和莽到不行的建文皇帝,有明一代的皇帝没真没谁敢削藩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