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新世相(2 / 2)
申乃安最是能揣摩,他知道,这是皇帝心里想好的,要得到他们的认可罢了,于是先不言语,只看那二人怎么说。尉大有是个实在人,当即道:“官家,不是臣谤言,王中丞毕竟年纪小,无论做哪一部的侍郎,都过于轻率了……”
他这话才说一半,静候许久的江广宁方启唇相谏:“官家厚待王氏,恐令朝野非议,说您依仗王氏,实在有损天威。”
“哦?”这句话皇帝并不意外。
申乃安闻言也道:“臣与二位大人所思相同,虽然自古英雄出少年,可是,放眼如今朝廷内,谁不是历经风霜雨雪,才走到如今地位的,当初官家登基时,尉兵部可还在给老将军牵马呢,若是太偏宠了,臣民会觉得官家失中、失公了。”一听他的话也没有一丝松懈,皇帝倒不好再提,旋即言:“朕不过提一句,你们就这样多的大道理堵着朕,既如此,再等等也行,不过王惮做这个中丞到底屈才了。”
申乃安抿唇一笑,又言:“那薛其是比起王惮来,谁更才华横溢一些?官家赐了薛其是太子詹事,秩从四品,领东宫诸事,王惮想来在官家心里,是和薛家公子一样的。”
“那不一样,你这又是故意引朕多虑,”皇帝聪明得很,“罢了,不提了,再说说其余的事儿,这次又把大司农叫来,是有事情商讨,正好子肜也跟着参谋一下。”
尉大有闻言就秉言:“那臣先告退。”
“不急,你也听听,需要兵部的一些意见,”皇帝伸手拦了他一下才道:“朕前几日又看了看大司农三年前就进奉的《劝农革书》,时移世易,倒有许多新看法,如今天下积弊甚多,这银钱便是一祸,去岁户部交账,竟然还亏空着六十万贯,大魏不比南江富庶,却也不曾有过亏空,户部尚书说是田法、商法、船舶法等俱有疏漏,才使得他们有许多在税课上的可乘之机,你这里面说到要以‘合亩’之法与‘专课’之法治国,倒有了可行之时,你写的很清楚,只不过有两条,朕不放心,再问问你,这第一,屯兵治田,古已有之,你在这里却说要改屯兵为养兵,设军田,兵部代管之,化农民为兵丁,是否可行?第二,专课里有一则涉及往来通商,你建议取消三寺,将鸿胪寺与宣慰司合并,除了接待使臣、外交谋略之外,再新添往易司,管理关税、货税,是否妨碍了大魏与他国的关系?你先说说,再让他们两人陈言。”
江广宁心头大喜过望,强按捺住激动,捋顺思绪,一一道来,“当时切中时弊,如今又有所不同,官家特指这两条尤为重要,我大魏如今人丁不旺,光复元年,六县核实国民,举户应查,不过一千万余,比起上庸的一千七百万人,南江的两千二百万人,都有差距,况军队统算没有百万,约为八十万,与牧国一百六十万兵相比,已是天差,若按照臣之提议,养兵治田,化农为兵,每户每多一人从军,便赐粮三年,另有军饷可吃,若如此我大魏将多增四十万兵,以备不时之需,且以军法治田,收效更高,均上缴国仓,再按人头发下赏赐去,既屯粮,又多收,其余人家见好,自然交田从军,道是生儿子过得更好些,使百姓多生养。”
此言甚善,尉大有当场夸赞不绝,只道:“如若养兵治田可行,大魏自当多一重依靠。”
皇帝频频颔首,深思片刻,接着道:“那另一事,怎么说?”
江广宁继而答:“专课之法,在于征收商业之税,国之根本,在农不在商,专课第一条就写明,轻田税而重商课,大魏是南江与上庸、牧国通商的必经之地,许多南江商人将货品先卖给大魏商人,再经大魏卖去各地,臣以为,当薄与南江往来之利,而重与庸牧交易之税,咱们原本就比他们更得天独厚,南江商人首选与大魏交易,反货物毕竟我手,并设海事司,切断上庸的另一条路,做到独揽南货,届时,茶叶、丝绸、瓷器、香料等物,他们要从我们手中买,且必须通过边境管设才行,负责,一应货物不许到北国去,也是令南方繁荣,以便屯养。”
“会不会想得太过于完满了些。”皇帝有些不放心。
申乃安遂道:“大司农之意,大有绝断南北通商的感觉,南江国本就靠这些发家致富,不可不多思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