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日常(1 / 2)
万历六年三月十二,京师人刚刚感到些春风和煦的时候,朱翊钧带着略略有些显怀的庄静嘉,到京郊祭拜先农,并进行籍田礼。
这次出行,朱翊钧终于实现了初次出宫被马辇冻成青稞楞时候的理想。经过多年研发,在钢铁厂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内府终于做出了四轮马车。
中国宋代即有了四轮马车,载重量超过了五十石。但是,因为糟糕的路况,其适用性远不及两轮马车广泛,能工巧匠也缺乏将之改进的动力。结果导致一直到建国后的五十年代,中国农村地区的四轮马车还是不能转向的。
在朱翊钧的启发下,四轮马车转向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将车辕和两个前轮做在一起,用转轴悬挂连接后车即可。
最困难的部分是减震。经过试验,新的四轮马车要想达到朱翊钧设计的指标,时速须达到三十里以上。而如此时速,仅用牛皮带做悬挂和轮轴上的“伏兔”减震器是谈不上舒适性的。
朱翊钧当然知道核心在于弹簧,而弹簧的制作核心则在于材料。材料学在这个时代基本类同玄学,反正就是不停的试验,最终总能得到接近理想的材料,而事实也不出朱翊钧所料。
令朱翊钧惊喜的是,格物院物理研究所经过研究,最终还发现了“虎克定律”,本时空则被命名为“王煜定律”。研究员王煜经过研究,发现了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形变成正比——就这么一小段结论,王煜名留青史不说,工资直接翻倍。
有了减震和转向机构,四轮马车的制造就顺理成章。于是,大明豪华马车就在万历五年横空出世,很快就风靡京师,并迅速向外辐射。
......
万历五年的变法,也给朱翊钧变革皇帝车驾的名义。大小马辇和辂车的保暖性不好,朱翊钧提出改革——要是没有变法这大义在手,维护天子礼制权威的大臣搞不好要跟朱翊钧玩命。
终于在礼部、内府的共同努力下,天子的四轮马车也最终定下形制:天子驾六这个不能改,至于皇上想多来则不限制。亲王臣子所用马车最多四匹——用五匹就算有不臣之心。
至于马车的装修,打开脑洞的礼部官员有的是办法做到合乎古礼和保暖性兼顾——同时也制定了皇帝马车的装修形制和驾车礼仪。
总而言之,万历六年三月的这次帝、后出行,就舒舒服服的坐着马车到了目的地,正阳门外西南三公里的“先农坛”。
......
先农坛在万历四年前叫山川坛,万历四年改名。朱翊钧没有搞清楚礼部为什么要改名,但纪念神农这事儿他没有反对的必要。
先农坛除了祭祀神农的大殿,还有几间壮丽的宫室供皇帝更换礼服和休憩所用。在大殿前方,设立观耕台,观耕台前就是朱翊钧要作秀的场地,共有一亩七分耕地。
本来这块地只有一亩三分,即俗语“一亩三分地”的由来,所谓一亩三分者,取意天下十三省,每一省在此都有一分作为代表,表明皇帝把天下的地都带头耕了。
但东北大开发之后,一亩三分就不能代表十七省了,因此经过礼部提议,朱翊钧允准,皇帝籍田礼的耕地变成了一亩七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