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4章 让肉烂在锅里(三更)(1 / 2)

加入书签

第六一一章让肉烂在锅里

口说无凭,眼见为实。

为了让这些黎人首领南下进攻中南半岛,全旭亲自带着郑和号,以及十二艘主力战船,形成的庞大舰队,飘扬过海,经红河逆流而上,抵达升龙城。

当然,这次全旭是以经商的名义抵达升龙城,携带的物资非常多,反正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顺便能捞一笔是一笔。

升龙城,本来就是战略要冲之地,坐落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墩河的汇流处,,无论是从南方到北方,还是从内地到沿海,均是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崇祯七年的六月十三日,红河河面上出现密密麻麻啊数十艘大型战船,由于战船和运输船太大,无法直接停靠在升龙城的码头,只好搭建栈桥。

率先从栈桥上下来的是,自然是全家军的士兵,这些士兵随着口令声整队,大头皮靴将码头敲得轰然作响,所有人也都没吓着,只是饶有兴趣的继续看着西洋景。

随着全家军士兵控制着码头方向,自然有安南官员过来询问。

全旭也没有理会这些人,如果安南人不老实,只要敢动手,他就准备随时开片,现在他可以率领着一个陆战旅,又两个团的将士,这一万五六千人,打下安南不可能,但是毁掉升龙城,一点难度都没有。

他们的官员懂汉语,双方交流也非常顺利,大明对于安南的威慑力还在,他们被严令不准挑衅大明官军。

好在大明的官军非常讲究,他们只是占据了南边的码头,等十几平方公里的地方,然后,就开始让官府给他们找力工,每个力工一天十文钱。

安南虽然脱离了大明的统治,明朝的银钱或铜钱,在安南也是通用货币,关键是购买力却相当强,十文钱一天的工钱,结果六七千人过来干活。

临时码头成了宣泄的工地,数目大得难以形容的东西不断的卸下来装车,装好一队就朝外走,在更宽敞的地方集合。一包包的海盐,有的装卸不小心摔开了,白花花盐倾泻出来,也没人去收拾,只是忙着卸更多的货物下来。

安南不缺粮食,全家军运输过来货物里,以罐头、面粉、油、酱菜、煤包儿、蜡条、打火机、绸缎、面料、羊毛衫、锅碗瓢盆…………只要你想得出来的过曰子的东西,就全有!数字之大,照码头上的人估算,养活全升城百姓一个月,也绰绰有余!

升龙城可不是一个什么小城,而是拥有三十余万人口,以及七万余士兵,而且升龙城还模仿北京的紫禁城,建了一座一模一样的故宫。

后面卸下来的东西越来越出奇,油布,麻毡、钢铁制品、铁扣,四脚钉,水泥,酒水和糖。

大明强大舰队抵达安南升城,这让升龙城相当紧张,此时的安南正是黎朝后期,黎朝大将郑松击败北方的莫朝,郑松权势炙手可热,自任“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征税、抽丁、治民等权,地位世袭,人称“郑主“,黎皇只负责临朝听政及接见使节,后世史家以“黎氏为皇,郑氏执政”来形容此一局面。

这个局面到了天启七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郑阮两派发起巨大的战争,前后进行了七次交战,在崇祯七年的时候,正是双方第二次交战过去,双方两败巨伤,损失惨重,开始谋取下一次进攻。

在全旭率领全家军抵达升龙城,引起双方的警惕,无论是郑松还是阮潢都先后派出使节,前来拜见全旭。

全旭表示,你们打你们的,我只是过来做生意。

郑松和阮潢显然是不相信的,可是不相信也没有办法,为了尽快送走这个瘟神,郑松决定自己出钱,把全旭的东西买下来,你东西卖完了,该走了吧?

想法是非常美妙,现实却非常残酷。

全旭带着这些部落首领们,参观红河平原,中南半岛的环境,其实比台湾还要恶劣,群山环绕,丛林密布,沼泽、大河纵横,对于荷兰人来说这鬼地方跟地狱差不多。

但是对于黎人首领和那些部落首领来说,进入这种地方就跟回家了一样,他们的祖辈已经在比这还要恶劣得多的环境下生活了两千多年。

在他们看来,这地方不错,猎物非常丰富,他们生存所需的一切在丛林里都能找到,关键是丛林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像回家一样。

哪怕人少打不过安南人,只要往丛林里一躲,有种追进来试试?保证进来多少死多少!

董科兴奋的道:“这地方好啊,简直就是跟我们量身打造的一样,只要能得到足够的武器装备,甚至不用大军出动,光是我们这一族人拉起的部队就能将那些安南人活活耗死!”

都阿苏道:“我也觉得这地方不错,到得都是肥美的猎场,土地也非常肥沃,在这里种植稻谷一定能够年年丰收!”

“对,等我们占领这里之后我就让我的族人搬过来,在这里开辟新的聚居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