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九十八章 雁门的铁,渤海的盐,荀氏的筹码(2 / 2)

加入书签

刘擎拉着两人往宴会去,“文若,先入屋再寒暄,友若是思念兄长,才留下等你的,友若,你说是不是嘛!”

刘擎和善的看了眼荀谌,荀谌看看渤海王,又看看渤海王身后的典韦。

“啊,对对对,是我想念兄长,才留下看等待兄长的。”荀谌连忙道。

荀彧瞧了瞧几人,看破不说破,热情的执着弟弟的手,一同往府中行去。

刘擎便走便说,“文若,最新消息,董卓拥刘协于雒阳,袁隗拥刘辩于汝阳,两人政见相左,本王看来,要不了多久,便会刀兵相见。”

“此乃主公崛起之良机,袁氏此举,已有僭越之嫌,想不到袁隗世为汉臣,竟会选择这一步。”荀彧淡淡道,丝毫没有避讳荀谌在场,几人都除了典韦外,皆十分门清,荀谌,不过是荀氏的一条后路。

“恐怕是因为刘宏死的早,让他看到了一线机会,否则,袁隗这个老狐狸,定然不会露出狐狸尾巴,不过如此也好,带着大汉忠臣的面具,成心恶心别人!”刘擎嘲弄道。

荀彧无言以对,这种政治斗争,都是肮脏无比的,恶心?荀彧表示习惯就好。

“文若,友若,本王有一言。”

“主公请说。”

“荀氏,是否愿意彻底与本王站在一起?”

荀彧两兄弟对视着看了看,荀彧也看着荀谌,荀谌则不知如何言语,年方二十,对这种尴尬场景,还无法泰然处之。

荀彧从荀谌的眼神中看出了答应,他得请示荀俭。

荀彧摇了摇头,拍了拍弟弟的肩膀,“友若,我只说,无论是我,还是父亲,抑或是族伯,皆会同意的。”

这不无非是再一次加注刘擎,或者说,将所有筹码,全部交给刘擎,雁门太守的刘擎,已经值得荀氏加注荀采,而如今为渤海王的刘擎,将整个荀氏压上,不亏!这便是荀彧的理解。

荀谌想了想,道:“兄长,族伯与父亲皆不在此,我便依兄长之意行事!”

荀谌直接将锅甩给了他哥哥。

荀彧转向刘擎,笑道:“主公可还记得自己的诺言。”

刘擎点点头,荀彧一开口,就知道他要说什么,无非就是——

娶荀采!

“唉,文若,非是本王一再推脱,你瞧,以渤海王之名娶之,不仅不会辱没荀氏门楣,反还是殊荣呢!若是当初以太守之职娶之,岂不是委屈了你那妹妹。”刘擎笑道。

这倒是实话,说起来,岂不是要感激魁头入侵?否则刘擎若在雁门郡安身,荀彧定然将此事办了,对荀氏而言,这也算因祸得福了。

“主公所言极是,我收到主公召唤信,便修书回家,如今,家叔应该已经在路上了,考虑到颍汝之间现为袁氏掌控,而主公与袁氏不对付,此事不宜大张旗鼓。”

说话间,几人已经入了屋,荀彧笑着道:“主公,有道是凡是讲先来后到,主公既答应迎娶荀采在先,那友若,便等主公大婚之后,再行效忠之礼。”

“你是本王国相,此些事情,便全权由你操持好了!来,喝茶!”刘擎接过侍女端来的热茶,递给荀彧。

“多谢主公!”荀彧拱手,再双手接过。

“渤海之事,要务有二,其一是各县长官,需是自己人,其二,便是统筹盐务,类似雁门之铁,文若应该已有经验,不同的是,此地盐务,多为豪强所掌控,另外,渤海国立之后,本王便先着手控制整个冀州,如今帐下人才,亦是有些不够了。”

刘擎将事一股脑儿说出,便松了口气,面对荀彧,就可以这般,好似将问题告诉他,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一般。

“主公,控制整个冀州,非同小可,主公依然需要与大汉一心,便不能做出逾越之举,此事,难办,若我所料不差,袁绍渤海受挫,袁隗很快会有新的安排。”荀彧道。

“哈哈,文若不再冀州,恐怕对如今冀州不太了解!”田丰笑道,然后伸出手指,如数家珍一般道:“沮公与领常山郡,郭君业领钜鹿郡,厉伯冲领魏郡,此皆主公之人,中山国乃是掌中物,赵郡邯郸已是孤城一座,算上渤海郡,冀州九郡,主公已得其六。”

荀彧听完,也是露出一丝惊讶,想不到主公下手如此之快,而且关键是,没有一丝消息走漏,连他这个自己人,也分毫不知。

他很好奇,钜鹿太守郭典,魏郡太守厉温,主公是如何收服他们的?

难道主公已有振臂一呼的影响力了?

荀谌有些坐立难安,好似听了一个巨大的秘密,自己会有生命危险一般,他不动声色的望了眼刘擎身后的典韦,默默低下头,假装没听见。

“想不到短短时日,冀州风平浪静之下,竟有如此剧变,若是袁隗知道他苦心经营的冀州如今是这般局面,恐怕气得不轻。”

“袁氏对冀州很器重吗?”刘擎问。

荀彧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了一句:“主公是否记得自己说过,黄巾与袁氏有所瓜葛。”

刘擎秒懂,黄巾势力越大的地方,黄巾之乱越严重的地方,恰恰冀州与汝颍之地,还有如今的青州……而波才彭脱两部,更是自汝南起事的,那黄巾之乱最严重的冀州,袁氏到底有多少影响力呢?

想到袁绍来渤海之时,恰恰会见了清河太守姚贡,安平国相王基,还有驻屯河间的曹操,而这三郡,恰恰是刘擎控制之外的三郡。

“文若,曹氏与袁氏,走的亦很近吗?”刘擎最先想到了曹操,他会不会是袁氏的棋子。

“曹氏这两代人方有起色,与袁氏这种庞然大物自然无法等同,而且曹氏没有经典传世,准确的说,还是需要仰仗袁氏余荫的。”

“经典传世?何意?”

“所谓经典,便是治国理论,没有经典传世,便意味着无法成为世家望族,就算豪强做得再大,占再多的地,屯再多的粮,拥有再多的钱,依然没有话语权。”荀彧介绍道。

刘擎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简单说,掌握经典,便是掌握话语权。

“相比而言,荀氏上一代人物号称荀氏八龙,皆不是大官,族伯荀俭之前不过一县长,家父还是最好的,为济南国相,但荀氏的名望不小,这便得益于荀氏有经典传世,我叔荀爽乃是当代经学大家。”荀彧话语中,带着丝丝骄傲。

显然,汉末比的不是土地和金钱,甚至比的不是高官厚禄,而是比名望与话语权。

“我好像懂了,曹氏势力虽强,却需要依赖袁氏的话语权,才能发表诉求。”刘擎总结道,换言之,在历史,曹操与袁绍背离之后,依然与颍川士族紧密结合,或许,这也是谋求一种话语权。

“主公,魏郡急报!”门外突然传来一个声音。

……

(PS:求书友们推荐票支持一下,马上过万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