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八十五章 妙计化解蜀道难(1 / 2)

加入书签

诸葛亮苦笑:“制木牛这等未知物,那可比种庄稼复杂多了,亮先要通过初步构想,然后画出图纸叫工匠打磨,做成后还要反复调整改进,岂数月能成?”

“需耗时多久?”张飞追问。

“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甚至十年...”轻轻摇动羽扇。

“十年?等把那劳什子木牛造出来,武都的儿郎们早都该饿死了,军师在隆中对中,让大哥出秦川打雍凉,让二哥出荆州取宛洛,谁等得了你这么久啊?”见诸葛亮没有定数,张飞马上就不乐意了。

诸葛亮叹息道:“唉,亮学识有限,也只能尽力而为...”

“子玉,你也聪明绝顶,帮着军师出出力,咱们把运粮的办法解决了,否则蜀中就算能产百万石粮食,运不出去也没用啊。”张飞又把希望寄在蓝田身上。

诸葛亮若有所思地说:“蜀道艰难是事实,除非有天神降世,搬走北面的高耸群山,否则只能诸如木牛、木马等运粮工具,亦或者减少运粮途中的损耗...”

“这可真是两难啊,民夫少了粮食运不多,两千里山路走下来,十石粮食剩得下来两石么?那不如把益州百姓多迁些去武都,再让子玉多派些人过来指导屯田。”张飞想到了个馊主意。

诸葛亮听完直摇头:“蜀中百姓好不容易安居乐业,冒然迁往外地,恐惹出乱子,百姓对迁徙甚于伏法,他们不仅会失去财富,迁移过程中还容易病饿逃亡,在不少人眼里等同灭门,昔日曹操迁汉中、武都百姓入雍凉,半路死亡者何止千万?翼德千万不要胡言...”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张飞气得有劲无处使。

蓝田突然记起自己看过一篇闲散文章,其中引用了宋代的《武经总要》,文中提到古代是如何制作压缩干粮的,原文为:米一石,取无谷者净淘炊熟,下浆水中去水曝乾,淘去尘,又蒸曝之。经十遍,可得二斗。每食取一大合,先以熟水浸之,待湿彻,然后煑食之。一人可五十日。

“既然运粮途中损耗太大,我们何不想办法减轻粮食重量?”蓝田提出建议。

张飞挠头一脸茫然,心说你这不是克扣粮食么?但诸葛亮见蓝田一本正经,知道对方绝对没有在胡言乱语,便激动地问:“子玉莫非想到了什么?”

蓝田点头解释:“食物中含有水分、空气,如果经过特殊处理,把食物中的杂质、水分、空气全排除再碾压,一石米最后差不多得二斗,但实际却是一石米的饱腹作用,到时只需取一小块浸水烹煮,亦可少量就水干吃。”

“听来似有道理,不知此法子玉在何处得知?”诸葛亮听得眼前一亮。

“呃...我曾读过一农学残篇,也不知道其介绍的真实性,要不是翼德迫问得急,我都想不起来。”蓝田也不知道是否管用,只能谎称在古籍上见过。

“子玉还记得如何特殊处理否?”诸葛亮追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