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文书(2 / 2)
可就在做好一切准备的当天晚上,“找棉花”的那两个老兵回来了,而且如预计的那样,果然带来了冯宝的“私信”。
信的内容很多,也非常的长,最关键的是,冯宝居然是用汉语拼音写的,在大唐,除了谢岩那就没人看得懂,可谓安全之极。
读完整篇“私信”,谢岩终于知道了冯宝的意思,说起来是冯宝小时候曾经看过一篇科普方面的文章,说“石油”用简单的“蒸馏法”,第一次可以“蒸出”汽油,那东西除了用来燃烧,在大唐屁用没有,按照冯宝的说法就是用汽油烧热水,供应学堂和全乡,多少还能省点煤炭,减少污染;第二次“蒸出”的是煤油,那就有用了,可以用来卖给百姓点灯,毕竟煤油的安全性高于汽油,而且成本也低过目前百姓使用的动物、植物油脂点灯的方式;最后就是经过两次“蒸馏”后的石油渣子,可以混合石子一类的东西用来铺路,那东西可要此水泥好,起码灰尘要小许多,谢岩估计,大约那个就是后世常见的“沥青”了。
尽管没有实际测算过冯宝的想法在经济成本上合不合算,但至少看起来还是挺合理,毕竟不是花钱去买,而是拿高价格低成本的物资去换取,比如说“香水”、“茶叶”以及刚刚烧出来不久的“瓷器”都非常合适,哪怕最后只有半成利润,那都绝对是一件划得来的事!因为冯宝的设想一旦成功,“突厥人”和“波斯人”将来的生存命脉,那就完全掌握在了大唐手中,西域那片广阔的地域,也就将彻底安宁下来了,只要过些年再搞定吐蕃人,可以说,整个西面,将再无敌人。
想通了所有关节以后,谢岩花了一整晚的时间,提笔写下了一封洋洋数千字的文书,并于次日交给那名小宦官。
得到回复的小宦官,那是一刻也不耽误,立即与护送而来的禁兵启程返回。
与此同时,谢岩派人找来余望,明确告诉他:“‘钱号’的人员培训事宜,必须要抓紧,务必在九月开始试运营,第一期的本金有五十万贯,一年后扩充到两百万贯,届时当正式开业。”
余望做梦也没有想到,“卫岗钱号”竟然用两百万贯作为本金,他当即表示自己“干不了”,钱财实在太多,与之相对应的责任也实在太大了。
谢岩则告诉他:“‘卫岗钱号’是一件大事,主事者不可能是一个人,我和冯县男都将参与其中,汝将作为代表,主持时常事务,真要有大事,也用不着汝来承担。”
余望听到这番话后,方敢勉强答应下来,也难怪,他从一介平民成为一家小“钱号”的管事,那已经是心满意足的事了,如今陡然间要他成为巨额财富的管理者,心里上难以承受也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了。
按照谢岩的设想,“卫岗钱号”第一期的五十万贯当中,“皇家卫岗学堂”代表皇帝出资十五万贯占三成份子;“卫岗乡”同样出资十五万贯占两成五的份子,二者相加合计超过半数,足以达到类似后世“控股”的份额;冯宝代表各大世家、勋贵、豪门,出资十万贯,占三成份子;黄守义、洛克然两人各出五万贯,以作为商贾代表,占一成五的份子,之所以会有出资多寡与占比不对等的现象,那也是考虑到大唐的实际情况做出的决定,不如此难以平衡各方势力,会影响到“钱号”开分号的策略,至于商贾们应有的权力,只能暂时放一放,等他们日后地位真正得以确立的时候,再做调整也不是一件难事。
黄守义不在乡里,谢岩只好找洛克然说明情况,同时告之:“‘钱号’一年后本金为两百万贯,每三年扩充本金一次,直至本金总数达到两千万贯为止,不如此,难以开设更多的‘分号’。”
洛克然当时就听傻了,两千万贯的总本金,哪怕自己只占半成份子,那也需要一百万贯,就算是把自己的全部身家投进去,那也相差太远了啊。
谢岩看出来洛克然的想法,主动向他解释道:“单靠自己当然不成,汝需要联络更多的商贾一起投入,唯有加入的人多了,‘钱号’才能有更大、更好的前途,至于获利,却是按照出资钱财来分配,份额只代表了‘话事权’。”
当听说按投入钱财分配获利,洛克然顿时就来了精神,至于什么“话事权”,他压根就没想过,更从来没有奢望过能够和官员们平等对话。
安排好“钱号”的事后,谢岩即安排人手处理那些需要送钱财回家的事情,好在都是关中之地,派出一队“巡逻队”按地址送上门即可。
等上述这些事务全部处理完的时候,李治刚刚收到由王伏胜转呈上来的那份谢岩写的“文书”。
仔细阅看完毕,李治未做任何表示,而是命王伏胜将内容做了一些摘抄,继而转送“政事堂”,此事事关国策,无论如何,宰相们都需要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