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章 支持(2 / 2)

加入书签

事实上,苏伦了解到,地球世界这首歌的原作者谷建芬老师,就是根据1980年《词刊》第三期上发表的《八十年代的新一辈》的原诗进行创作编曲的。

更别说《回答》这首诗了,北岛的这首诗在地球世界的国内基本上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就算不记得全诗,至少听过或者学过“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所以评委们在讨论的时候,都有点啧啧称奇,被苏伦的才华惊到了。

在青歌赛后台休息室,华国文联副主席、华国音协主席、作曲家徐朗名正在和同为华国文联副主席的华国音乐文学学会主席、词作家陈光海一起聊天,聊天话题就是苏伦新写的《回答》。

“没想到啊,这个小伙子真是让我刮目相看,看来我们真是老咯。”徐朗名摇头笑道的。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这是好事啊,说明新时代的年轻人也在迅速成长。”陈光海点点头,继续说道:

“我们音乐文学学会已经很久没有补充新鲜血液了,我看这个小伙子不错,三观正,形象好,关键是创作出来的几首歌,词作水平都很高。”

徐朗名听了心里微微一愣,这倒是提醒他了,不过他表面不动声色,点点头说到,“是啊,这几年优秀的年轻人出的越来越少了,很少人能够踏踏实实搞创作了。”

“对,毕竟创作这种东西既靠灵感,又要靠积累和学习,很多年轻人吃不了这个苦,都挣快钱去了。”陈光海端起茶杯轻轻吹开表面的茶叶,浑然不知徐朗名也盯上苏伦了。

正在两人低声聊天的时候,正在边上的人民报社文艺部编辑张兵、光明报社文艺部主任胡伟和央妈大型节目部主任陈一春三人听到他们正在聊苏伦,也凑过来加入了讨论之中。

张兵算是接触苏伦更多的,他首先说道:

“其实我觉得苏伦的这首《回答》,看起来是对其进行网暴的控诉和回答,但我认为,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

“那就是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年轻人,面对伴随他们成长的新的困境,他们自我意识的觉醒和重塑。”

胡伟对文艺作品的敏感度非常高,他说道:

“是的,我也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苏伦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写的几首歌《大海》《我的未来不是梦》《年轻朋友来相会》,和那首诗《回答》,都带有一种浓厚的八十年代的风格。”

“这让我联想到了我们年轻那会,面对日新月异、朝气蓬勃的社会,内心真的是充满了建设国家的激情。”

张兵赞同地说道:“我也有这种感觉,他的歌曲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无限希望和建设国家的热情,这在他们这代年轻人那里是十分罕见的。”

“我所见到他们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他们写的东西都十分关注自我的世界,缺少那种大气的家国情怀,当然,这也和他们成长的环境有关系。”

陈光海点头表示赞同,说道:“这样的年轻人,我们不仅要保护好他的创作热情,更要支持他去创作更多的作品。”

陈一春在边上听着他们讨论,发现这些大佬都很欣赏苏伦,心里面也在琢磨这事儿有没有自己可以参与的地方,如果做好了,那就不仅交好苏伦这个新星,还能在大佬面前获得一个爱才的好名声啊。

徐朗名也笑着点头,心里想到,我得先下手为强才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