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5章 秦宋吴三国群殴东瀛(1 / 2)
第2331章:秦宋吴三国群殴东瀛
“报……秦军送来战书,相约两日后,在对马海域决战。”
“好啊,这帮缩头乌龟终于敢一战了。”
“战,谁不敢战,谁就是乌龟王八蛋。”
……
秦军战书一下,东瀛诸将立即群情激奋,纷纷扬言要和秦军决一死战。
秦军的屠杀之举,不只使得东瀛百姓群情激奋,将领们对此同样是愤慨不已。
可是他们就是在愤怒也没有,因为秦军压根就不跟他们正面交战。
如今贪生怕死的秦军,好不容易不在避战,主动递交战书,东瀛将领们自然不愿意放过秦军,纷纷支持出战,并扬言要将来犯的秦军碎尸万段。
大名们的反应却跟将领完全不同。
织田信长等大名们,在收到周瑜的战书后,反而一个个的都愣住了。
这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啊,秦军此番不应该是要打持久战,一点点的削弱东瀛的嘛?
可是这才过了几天啊,怎么就主动要求决战了呢?
不对劲,这里面肯定有阴谋。
织田信长等人虽都希望秦军不要避战,可当秦军真的要打时,他们自己反而变的畏首畏尾了,生怕会遭到周瑜的算计。
可周瑜的阴谋究竟是什么?他们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到。
这打吧,担心会上当受骗。
不打吧,战机就摆在眼前,就这主动放弃的话,未免有些太过于可惜了。
对此,织田信长等大名陷入犹豫中,一时间竟不知道该不该和秦军决战。
大名们犹豫了,将领们自然看在眼里,纷纷进言劝诫,希望能和秦军决一死战。
“主公,这等大好机会,绝对不能放弃啊,若是错过的话,秦军继续和我军持久战,到时候的损失就真的太大了。”
“没错啊主公,大秦水军不过四万,战船不过四百搜,都敢主动向我军挑战,而我东瀛水军足足有七万,各式战船九百艘,无论如何都没有不战的理由啊。”
“是啊主公……”
将领们的言论,封纷纷请战,而他们的求战之心,也感染了织田信长等众大名,在不知道周瑜阴谋的情况下,也都觉得军心可用,于是决定接下周瑜的战书。
“回去告诉你家都督,两日后,你我两国就在对马国海域决一胜负。”织田信长冷冷道。
秦使心中虽冷笑不已,脸上却不动声色,抱拳淡淡道:“到时恭候大驾。”
言罢,秦使直接扭头离去,那副趾高气昂的样子,让在场众将都愤恨不已。
甚至还有人跳出来,提议将战书刻在秦使脸上,以此打压秦军的嚣张气焰,只不过被大名们给默契的拒绝了。
秦使回归后,立即汇报了东瀛接下战书,以及东瀛军队群情激奋,战意高昂的消息。
对此,周瑜丝毫不意外,毕竟被屠的若是大秦百姓的话,秦军全军也同样会全情激愤。
“诸位,两日后就要和东瀛的决战了,到时宋吴两国三万水军,虽会一同参战,和我军共同夹击倭国水军,但在在他们抵达战场之前,我军却要独自扛住倭国七万水军的猛攻才行。”周瑜淡笑着说道。
李舜臣站了出来,笑道:“大都督大可不必在意,被倭国水军追击了这么些天,也差不多了摸清了倭军的虚实。
倭国水军不但战船落后,而且庞大的士兵数量,也只是各国为了自保,强行拼凑起来的而已,并无任何默契可言。
依末将来看,哪怕没有宋吴三万联军参战,仅靠我大秦的四万水军,也一样能够击败倭国的七万联军。”
戚继光也站了出来,说道:“若是独自迎战的话,就算能够打赢,我军的伤亡恐怕也会不小,而将宋吴两国水军拉进来,分担火力的话,我军只需付出很小的代价就能取胜,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戚继光将军所言甚是,我大秦水军并非没有战而胜之之力,只是为了将伤亡降到最低,联合宋吴两国水军才是上上之策。”
周瑜一脸笑意的说道,在他看来这世上最愉悦的事,无异于打一场必胜的仗了。
“这段时间所收集到的情报中得知,七万倭国水军已被分为了三部,而织田信长率领本国三国水军,这一支水军的战斗力最强,凝聚力也最强。
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则各领两万联军,这两支水军因为是临时拼凑的,战力肯定不如织田信长所部。”
收到这时,周瑜眼中闪过一道精光,一脸自信的说道:“本督有七成把握,两日后的决战,织田信长定会以本部三万水军为中军,让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两部威望左右两翼。”
戚继光、李舜臣等将,一番沉思后也都赞同的点了点头,毕竟这样的布置对于倭国来说,确实是作为稳妥的布置。
“戚继光将军,李舜臣将军,若让你们来指挥左右两翼的话,你们需要多少军队,才有把握挡上杉谦信和武田信玄所部,护住我军两翼?”周瑜问道。
戚继光想也不想,直接答道:“以我水军之精锐,战船之先进,挡住倭军一翼并不难,若是末将指挥的话,五千水军绰绰有余。”
戚继光的答案,把李舜臣给吓了一天,他心中的答案是八千,没想到戚继光竟只需五千。
看来下过一次西洋之后,戚继光在水战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甚至已经大大超过他了呀。
李舜臣自然不愿意被戚继光比下去,但只有五千水军的话,他虽把握能能挡住一翼倭国,但伤亡肯定不会小。
这种逞强的事,李舜臣自然是不会干的,于是说出了七千这个相对保守数字。
周瑜估计七千差不多是李舜臣的极限后,于是道:“既然如此,两日后的拒战,你二人就各领一支水军,充当大军的左右两翼。
戚继光率军五千为左翼,李舜臣率军七千为右翼,本都督率领剩下的军队为中军,共同迎战倭军。”
“诺。”
戚继光和李舜臣齐声应道。
至于赵云、吕布、黄忠等将,因为压根就不会打水战,所以只能全程看着,连句话都插不进去,仿佛是局外人一般。
两日后,对马海域,九百多艘东瀛战船,背靠南方依次列阵,静等着秦军水军的到来,
不出周瑜所料,倭国水军的兵力配置,果然是中军三万,左右两翼各两万,和周瑜预料的一模一样。
不多时,四百多艘秦军战船,也跳出了海平面,从北而来,准时抵达了战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