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3章 朱元璋与陈友谅(二)(1 / 2)

加入书签

“陈友谅自己也是明白的。

你仔细看他的打法就会发现,无论是龙湾之战,洪都之战,亦或者是鄱阳湖之战。

上来就是全军出动,那是一丁点回旋余地都不留,争取一波带走对方。

很多人都说陈友谅是在鄱阳湖之战上运气不好,这就有点不懂装懂了。

因为你如果了解了陈友谅你就该知道,鄱阳湖已经是陈友谅的绝地反扑了,他在这一刻已经是没有什么后继之力了。

真正要是说机会的话,他应该是最开始的龙湾之战!

因为那个时候陈友谅的兵马士气最高,带着的兵马是朱元璋的十倍之多,而且还是顺流而下,那简直就是如秋风扫落叶。

但事实却是一次次的失败,等到了鄱阳湖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垂死挣扎了。

当时陈友谅的六十万大军看着威风凛凛的,但其中有一半是压根就没有上过战场的青壮百姓。

那就是临时凑数征召出来的。

看着很惊人,但实际上却是没有什么用处。

还会拖累他的真正战斗力。

而在这一战之后朱元璋也长出一口气,说出来了那句奠定陈友谅地位的话语。

友谅亡,天下不难定也!

两个人的战斗看似紧张不已,但朱元璋是知道自己的赢面很大的。

因为他们两个人的打法直接就是互克。

陈友谅这种动不动就拿出全部实力和你来一把梭哈的精神病式敌人,在朱元璋这种中规中矩的苟式打法上是十分吃亏的。

朱元璋的苟不仅仅是打法稳妥,不肯矛头,而且他的抗压性极大。

这种一波流最怕的就是这种抗压强的,他真的能够将战场给你拖下去。

而且拖下去之后他越来越强大,但是你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其实我们不用在乎那陈友谅在后世的评价如何,也不需要在成王败寇的事实之下,老朱家到底有没有对陈友谅抹黑。

你不可否认陈友谅是一个英雄。

在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去赌气一样的说,大家做就要做绝,只有胜利者才有机会。

说这些既中二又胡闹的话语。

但实际上真的走到了这一步的人,都是非常的懂规矩,这个规矩不是别人限制他,也不是世道限制自己,而是他自己觉得自己应该遵守这个规矩。

就比如在鄱阳湖水战之中,双方都知道这是生死存亡的一战。

朱元璋知道自己输了将一切都没有了,陈友谅也知道,这一战自己输了,那么自己就真的再也没有机会卷土重来了。

在这种情况之下,无论是朱元璋还是陈友谅,两个人谁都没有去将自己放在北方防备那元朝兵马的大军调回来。

哪怕是一兵一卒,他们都没有从北边的防备元朝大军身上调走。

无论是朱元璋险死还生,还是陈友谅身死道消。

他们都没有过这种想法。

所以时至今日,他陈友谅的坟仍然在长江大桥的桥头不远处。完好无损的保留着。

作为元末时期,抗击元朝态度最为坚定的那个人,陈友谅的确是有资格获得这个待遇。

真正在乎一样东西的人,才不会去掀翻这个桌子,动辄说掀桌子的人,无论自己说的自己多么的忠君爱国,说到底他也不过是一己之私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