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宋的出现(1 / 2)
“思想论发到这里,暂时需要停下,因为后面的发展不能仅仅是延续下去。
因为在汉末魏晋之后,玄风碰到了他最为要命的两个对手。
佛教,道教,再继续划分,进化版的佛教,道教。
这两个已经涉及到了宗教入侵和皇权宗教结合。
所以如果继续说下去的话,就太过于难以理解了。
这个时候我们再次转向宋明理学,或者说宋明理学的土壤!
从后,往前来解读。
当然,如果说宋明理学的土壤,那么大宋则是必不可少的。”
没错,陈光年(作者君)又要作死了,他要在这个时候开宋,再次引动话题。
“说到宋,话题就太多了,不过让人们最无语的就是,一个皇帝,一个开国皇帝,他把自己的国号定为了宋。
到真是从头送到了尾。
可这个国号是不是他赵匡胤就真的这么不懂事儿?
其实,我想赵匡胤自己也很为难,在这个方面,他可能比任何事情都要为难。
对于这个赵宋的建立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黄袍加身,几乎以一种很草率很权臣很莽汉的方式将赵宋皇权建立了起来。
然后宋的存在其实是特别打脸的。
打谁的脸?
打那些历史区里面嚷嚷着实力决定一切的人的脸。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赵匡胤建立赵宋的过程,就是一个莽夫流的武夫不顾一切直接用实力决定一切的结果。
而这其中的草率程度有多么的严重?
头一天黄袍加身,第二天就直接接受禅让登基称帝。
这干净利落的程度,那些成天嚷嚷着有拳头决定一切的人,你们有什么理由不去喜欢宋朝这么一个朝代?
当然,我想你们肯定是不会喜欢的。
那么他登基称帝之后该干什么?
第一件事情,他们这一大摊子....叫啥啊?
毕竟接受禅让了,你是个什么?
皇帝?
什么皇帝?
对吧,你得给个名字才行啊。
如果有开过公司,或者说有朋友开过公司的人应该知道,你在开这个公司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办下来一个经营执照。
而这个经营执照上就需要一个公司的名字。
所以起名字就成为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而且还很烧脑,毕竟这代表着你日后的脸面啊。
关于起名字自然也是五花八门,有群策群力去去选择的,有查阅字典的,还有隐藏含义的甚至还有算命的。
总之就是各种办法的都会出现。
连一个小破公司都会如此,那么作为一个王朝,还是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中原乱世的王朝。
那么他自然应该是更加的麻烦的。
我们可以这么想,但实施情况并不是,最起码在赵匡胤之前,并不是!
这个王朝取名字啊有自己的规矩和办法,也不会向老赵一样出现这种尴尬的问题。
在确定这个王朝起名的规则,基本上是按照老办法走的。
什么叫做老办法,那就是根据之前的爵位或者封地。
比如咱们大秦帝国,作为开创者来说,秦朝毫无疑问用的就是他们诸国时期的国号,秦。
当然,如果不是老秦人最后得了天下,其他几个战国之雄如果得到了天下,恐怕也是这么一个路子。
之后的四百年大汉也是一样。
刘邦当年被项羽分封为了汉王,所以他成功之后定国号为汉。
至于你如果非要问为什么给他叫做汉王?
这就和你问战国七雄里面的齐楚燕韩赵魏秦为啥不叫甲乙丙丁一样,为啥他们第一代国君为啥不叫张三李四王二麻子一样。
这叫耍流氓了。
汉世祖光武帝也是一样,他走得是继承刘邦,自然也是汉。
曹操的曹魏,那也是因为他被分封为了魏王。
司马炎和曹丕一个道理。
同理,在南朝虽然你看着宋齐梁陈有点乱,但说到底还是根据这个理论来的。
登基之前的爵位是个什么,之后国号就会是个什么。
之后隋唐也是同样的道理。
可这件这么简单的事情到赵宋这里,好嘛可算是出事儿了。
首先我们要知道,赵宋开国君主赵匡胤最终还是走得禅让制度,也就是说他的法理上是用的禅让那一套。
那么他在这个过程不管多么的莽夫,到了后面他也就必须要按照禅让的规矩来办。
可这个时候问题出现了。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个活儿整的的确是太着急了点,也整的太糙了。
别说身上背着什么王爵了,就连一个公爵他都没有。
至于世袭爵位,那就更加没有了。
所以就算是他翻遍了史书,那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因为最糙的王莽,最后还有一个新都侯在前面给他抗着,直接定了国号为新。
在世袭失败,爵位失败,最后只能看封地了。
好,赵匡胤他连个封地他都没有!
这么一个三无人员,他还有什么办法?
万般无奈之下,咱们只能选择最后的一个办法了,看看自己在哪儿混过了。
然后从这里面挑一个呗。
老赵的一生还是很不错的。
先是公元956年,赵匡胤担任定国军节度使,治同州。
一年之后,也就是957年他再次担任义成军节度使,治理滑州。
再一年之后,赵匡胤担任了忠武军节度使,治理许州。
最后在959年,他担任了归德军节度使治理宋州。
之后还是宋州,但是他的官职改成了宋州节度使。
所以说他选择宋这个也是情有可原了。
毕竟这是个地方,同州,滑州,许州,宋州。
你说大同王朝,北同赵匡胤,南同....没有南同!
至于滑州,大滑王朝,这名字....是挺合适,毕竟后面还真的是滑稽的很,但是这个还不如宋。
所以就算是不能就近选择宋,那么能够选择的也就是许和宋这两个了。
大许,大宋,这两个里面似乎都还可以。
但是别忘了宋可不是他首创啊。
宋当年可是春秋时期的春秋五霸之一,宋襄公的国号。
后面还有一个人追着几千人砍的刘裕也曾经用过宋的国号。
所以说,虽然他们的结局都不怎么样,但是他们的光辉时期还是很好的。
这么一来,选择许还是宋,似乎不是什么问题了。
实力的确是能够改变很多事情,但是你永远要记住,从古至今盲目加快的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就大宋这开局这么仓促的情况来看,他的根上就有问题。
毕竟从赵匡胤的前辈,从王莽到曹家到司马家再到杨坚到李渊到朱温。
他们不是能力不够,更加不是愚蠢。
这些前辈在登基之前都曾经装模作样的扶持了一个小皇帝上来,然后去像模像样的辅佐了起来。
然后将各种爵位还有诸多特权都给整上这么一套。
最后才接受禅让。
而赵匡胤毕竟是个爽快人,他正月初三陈桥兵变,正月初四就接受了禅让。
这个速度已经不是惊人不惊人可以形容的了。
他的快刀斩乱麻那是相当的精彩,那是相当的漂亮,可在这个之后,他该怎么办呢?
你以为赵宋破坏的只有那封禅的规矩,他破坏的远远不止如此。
赵匡胤出身武将家族,他本身就是个行事雷厉风行的人,他所作所为我们都能够理解。
而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五代十国又是一个以强者为尊的时代,那个时候盛行的是,王侯将行宁有种乎的思想大行其道。
所以宋朝就开启了这么一个先例,而后面的元明清自然也就不怎么顾忌和前朝的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