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吓坏了伊即利(求订阅)(1 / 2)
这边完事以后,霍嬗带着羽林军,跟着护乌桓校尉往早已腾开为羽林军准备好的营地走去。
乌桓部的活动范围其实挺大的,上谷、渔阳、右北平、辽东等郡都是他们的活动范围。
但是乌桓部主要居住地还是在渔阳。
因为左右两边各郡全都有长城防护,就渔阳郡东北方向这边缺了一截,而这个方向就是出关和进关的主要要道。
如果匈奴或者鲜卑等族突破这儿,那北地乃至于山东等地就将一马平川。
所以刘彻把他们安排在这儿就是为了防御北地的匈奴。
而护乌桓校尉这个职位,他的大概职责就是持节带领乌桓、监视乌桓。
以前的乌桓不太安分,现在的乌桓很是安分,这还是多亏了霍嬗。
说起乌桓这个部族,其实很有意思。
说起他,就不得不说一说大名鼎鼎的鲜卑,以及同样大名鼎鼎的蒙古的祖先室韦,这三系的共同祖先东胡了。
这个东胡就是古东北这一片的小部落,联合在一起的一个部落联盟。
他们联合成功后,突然冒出来一个匈奴要当游牧老大,那怎么能行,肯定是不服的呀!
然后就被匈奴冒顿单于给直接打崩了。
打散了以后,前往乌桓山的一部就叫做乌桓,前往鲜卑山的一部叫做鲜卑,当然这个名称说法只是一则故事。
他们两族的名字,并不是这个原因。
乌桓是聪明的意思,鲜卑是瑞兽皮带的意思,这才是他们名字的来源。
前面那个比较有故事性,说起来更好听一点嘛。
之后过了百多年,大汉发动了漠北之战,漠南归了大汉,乌桓也就顺理成章的在霍去病的威势下向大汉称臣。
乌桓就被刘彻从大兴安岭南部山脉迁到了上谷等地,让他们护卫大汉北疆。
按照历史记载,正好三百年后,他们会反叛,然后最后一任乌桓单于被三国的逍遥津战神张辽杀了以后,乌桓就消失在了历史的滚滚浪潮之中。
至于他们的族人,也被汉人、鲜卑、铁勒等同化了。
至于另一个鲜卑,那就牛大了。
此时的他们还是一个跟在匈奴身边的小弟,居住在大兴安岭北部,被匈奴欺压的货色。
他们真正的崛起是在三国时期,然后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路壮大。
然后鲜卑很聪明,汉人视他们为异族,他们控制不住汉人,再加上千年的发展,他们对于汉文化也非常敬仰。
所以那时候的控制着华夏北方的鲜卑就想了一个办法。
我鲜卑氏出身的国家大将,地位崇高之人加入你大汉的北方高门大户,我来当你的干儿子,可不可行?
那北方高门一听,自然愿意啊,你国家大将加入我的家族,想上我的族谱。
这不光有教化异族之功,还有大把的利益,说出去也有面子啊,所以两方一拍即合。
你看,这慢慢的,不就融入到了一起了吗?
像隋唐时期的孤独氏、宇文氏、长孙氏这些都是不愿意汉化的纯鲜卑人。
而像唐朝的李氏、杨氏等,他祖上还是汉人,只不过有了鲜卑血统。
所以山东等地的崔李郑王这些就一直看不起李氏,身为皇帝至高无上,人家都不愿意和你联姻。
注意,古代的山东和现代的不一样,古代的山东指的是崤山以东。
现代的河北、河南、山西、山东都在范围里。
而这些鲜卑就掌握着那时候的大部分军权,改朝换代那是轻轻松松。
隋杨唐李都是他们扶持起来的。
所以说,鲜卑就很成功,乌桓和鲜卑一比,就弱了不止一筹。
碰到汉人,那你就给我乖乖的融入好了,为敌?灭了你。
而东胡和匈奴一比,也是一样,弱了不止一筹。
匈奴跟东胡其实一模一样,东胡是古东北的小部落联合起来的部落联盟。
而匈奴也是一样,他是由北方的匈奴人,中亚等地的月氏、康居、乌孙人,西边的羌人,东方东胡,大汉和匈奴之间的楼烦、白羊等异族联合起来的一个庞大帝国。
这是因为冒顿单于这个一代雄主,一路从西打到东,又从北打到南,边打边融合的原因。
所以说他们的人种,非常的复杂,有高鼻深目蓝眼睛的,也有面部与汉人无异,但却更高大的,也有脑袋较大,身形粗壮的,非常的复杂。
按理来说,匈奴情况这么复杂,怎么他们就安安稳稳的,不像东胡一样一打就崩,反而越过越好。
这还是因为冒顿这个雄主,因为他定立了制度。
‘我部就是大匈奴的唯一主人,没啥意见吧?’
那是当然没有,你如今威势这么强,有也不敢说啊。
但如果这样一弄,那匈奴也免不了分裂,反而有可能会更快。
但是冒顿接下来的操作就厉害了。
他选了几个对自己很忠心,势力也是最大的几个血脉部族,然后把他们定为贵族。
‘你们就是单于部之下大匈奴地位最崇高之人!’
而这几个大部落就是呼延氏等部落。
哎呀,这几个大部落一听,那心里是美滋滋啊,自然对冒顿那是万分支持。
而其他的小部落,本就是战败之人,光一个冒顿都不敢说话,现在又加了几个,更不敢有意见了。
接下来冒顿设立二十四长,大半都是单于子弟,给这几个大家族也封了几个位置,又设立了奴隶制度。
大家族一看,还有位置拿,那更好了,冒顿人格魅力也强,所以就更支持了。
然后开始划分草场,这么大的疆域,还怕没有地方?
所以,中间是我的,又封单于子弟在两边,大家族和小部落参杂其中,互相监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