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517、掐出命运的咽喉(1 / 2)

加入书签

四月,北方的天气开始回暖,不过依旧带着料峭寒意,河谷里突然一阵冷风偷袭,让暖阳温暖的人们一激灵。

往北的路一点也不好走,秦军的大船无法顺潮河北上,河道越来越狭窄,陆上大道更加开阔,已经能让骑兵放心大队跑马了。

到檀州之后,所有人必须改换小船才能继续北上。

这次,东岸大道上众多骑兵沿着河谷一路向北,旗帜林立,队伍不见首尾,人多势众,时不时能听到回荡在山谷中的嘹亮军歌。

骑兵从路边越过,马蹄声清脆快速北进,大道上的步兵队列则一直十分严密齐整,甲胄摩擦的声音也令人生畏。

河谷中大队骑兵可以通过,不过速度受到很大限制,这也是为何辽国重视檀州的原因,只要檀州在手,他们从北面南下时,从北口到檀州这段难走的河谷就能保证安全。

河道中,船只众多,大量的船队沿着不宽的河道北上,都是小船,炮舰停在檀州附近,而更大的运兵船则在海河和渤海中游弋,更多跟随去打营州和平州了。

北口并容纳不下那么多人,这次之所以有大量人员北上,河道和陆地大道都是人马,只因为史皇帝也在队列之中。

他决定亲自去北口看看,虽然众将一再劝谏,史皇帝还是坚持,这些人真是,以为他是什么?他可是万人敌的猛将,不过几年没打仗把他们怕成这样,一点出息没有。

之所以坚持去看看,是因为他对地理的掌握,比所有将领都要敏锐和准确。

他有预感,辽国主力军必是走北口一带,而且这种预感十分强烈。

并非人的意志,而是地理的选择。

小船划开水波,两岸鸟雀声不停,从陆上到水上,护卫的禁军里外数层,沿着大道北上。

史从云看着河谷两侧重峦叠嶂的山峰,对落后半步的李处耘道:“耶律贤就算再有能力,面对这样的变故,他只能稳住一时。

他别无选择,必须速战速决,而且一旦战事不利,他国中肯定先不稳定。

根据南京的一些公文和辽国官员的交代,他们对漠北的阻卜等部控制并不严密,他们作为藩属只会每年上贡,如果知道辽国的处境不好他们还能否忠心耿耿就是问题。

耶律贤的处境很像仙君刚刚登基时.......”史从云所说的仙君就是郭荣,因为他篡位之后保留了郭家的宗庙祭祀,郑王柴宗训如今也在郑州过得好好的,所以他仍认郭荣是君也毫无问题。M..coM

李处耘没有接这话,史皇帝知道他的谨慎,并未在意,只是再次强调:“耶律贤必须用一场大胜来稳固他的地位,而辽国对西北各游牧部族的控制并不牢固。

就像当年仙君郭荣登基时,很多人都在观望,如果当时高平之战败了,那就不会有周,也不会有如今的大秦,他如果是个能人必定想把握这个机会。

兵贵神速,辽西太远,居庸关一带山高路险,不适合大规模骑兵南下,他的主力只能走这里。”

对于所谓的阻卜部,史从云一开始从辽国南京官方文档和他们的官员口中问起时,只觉得是某個蒙古高原上的较大游牧部落之一,只是当从辽国官员口中确认他们的活动范围和大致习惯之后,史皇帝很肯定,这个阻卜等部族九成九就是蒙古诸部的先辈。

只不过他们这时还没有那么强大的力量,根据契丹人的说法,他们的太祖皇帝西征时候迫降那些部落,让他们成为辽国藩属,每年纳贡,不营城邑,不置戍兵。

也就是说,辽国实际对漠北草原的控制是十分脆弱的,这是个大好消息!

如今的阻卜各部也远没有后来的蒙古诸部那么强大,这让史皇帝意识到,这对于辽国来说是一个机会,对他来说更是,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内外交困,加上皇权更替,新君地位不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