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2章 弄巧成拙了吗?(1 / 2)

加入书签

获得北平行都司的兵马之后,朱棣麾下的人马变成了约二十六万人。

当然,二十六万人里面的构造有点复杂,兵源大部分是来自北平都司、北平行都司、辽东都司的各个卫所,少部分是招兵买马而来;卫所里面又有区别,比如承担作战任务的卫所和负责屯田的卫所,直白说就是战兵体系和屯兵体系的区别。

吕阳是负责燕军后勤的总管,其他人……甚至包括朱棣在内,他们可能对燕军的兵源构造有点认知上的模糊,作为后勤总管的吕阳却是必须有个靠谱的数据。

二十六万燕军,战兵数量约有六万,马军三万余,剩下就是屯兵和招募的青壮了。

只是二十六万人却有九万左右的作战部队,占的是夺得边墙各卫所的便宜,尤其是北元活跃的区域就在北平都司附近,朱元璋还健在时能不一再加强北平都司以及北平行都司吗?

另外,别看只是三万马军,需要先了解战马有多么难得,多少匹战马才能出一匹战马,大明的一名骑兵又需要备下多少匹马。

之所以称呼马军而不是骑兵,主要原因就是并非能骑马作战就叫骑兵,不但要在马背上熟练使用短兵器,还要能够有较强的骑马射箭技艺。

燕军其中有骑兵,为数将近三千精骑,他们算是朱棣的王牌部队。

这一次朱棣还带来了泰宁卫、朵颜卫和富余卫。这三卫其实就是蒙古人组成的雇佣兵,接受大明的册封之后常年接受大明的雇佣,带来三千左右的骑兵接受朱棣的调遣。

朱棣召开军事会议,泰宁卫、朵颜卫和富余卫没有人前来参加。

别误会,不是泰宁卫、朵颜卫和富余卫傲慢自大不愿意参加朱棣的会议,完全是他们本身不够资格参加会议。

事实上也是那样,雇佣兵而已,等着接受命令指哪打哪就行了,什么时候有建议权了?

吕阳得知泰宁卫、朵颜卫和富余卫只来了三千多兵马,再一次感觉到了某些人记录历史的恶意。

就问吧,仅仅是三千多兵马,还是被明军打得成为羁縻卫所的蒙古人残余,不等于说明他们打不过明军吗?就这样的一个成份,怎么成为朱棣造反主力的!

如果这三千多人马能够成为朱棣的造反主力,只说明朱棣麾下的军队战斗力低下,要不然轮到让一再战败的蒙古人二五仔来充当主力,朱棣即便真的造反也就是爽一波的份。

另外一点,泰宁卫、朵颜卫和富余卫之所以会存在,打从事实上就是他们被明军打怕了,为了活命接受大明的安置。现实是他们打不过明军,处在劣势地位。

所以了,从身份定位到军队数量,泰宁卫、朵颜卫和富余卫能得到一个配角的身价就算不错了,可能会在某场战役起到关键作用,说他们是朱棣造反大军中的主力部队,该是眼瞎了还是心瞎了?

吕阳对泰宁卫、朵颜卫和富余卫有了足够的认知之后,脑子里想法是他们既然离开驻地就不用回去了。

“朝廷军围困北平,下雪依旧攻打不止,每日伤亡甚大。”陈亨原是北平行都司体系的将校,暗中则是早早就投靠朱棣了。

季节已经来到冬季,没有下雪之前就气温骤降。

那么就是,朱棣起兵已经七八个月的时间,吕阳来到大明也快一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