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五十二章 儒道之争(2 / 2)

加入书签

刘襄没有办法,现在田叔和辕固既然已经提出来了,他也只能硬着头皮往下走。

谷偁  “回禀陛下,昔陛下之父悼襄王被高皇帝册封为齐王,因悼襄王时而年幼,派平阳懿侯为齐国丞相,来辅佐悼襄王治理齐国。平阳懿侯为不辜负高皇帝之期望,乃召集齐地读书人,询问治国策略。”

“平阳懿侯与众人未能探讨出结果,得知胶西郡有位名曰盖公的大才,乃持弟子之礼拜访盖公,习得黄老之学精髓,遂以黄老之学治理齐国。”

“齐国因而成为我朝开国以来,经济恢复最快的诸侯国,平阳懿侯成为国相之后,用黄老之学治理我大汉,百姓都歌颂平阳懿侯。故而臣以为,应当择一黄老之学的长者作为彻皇子的老师。”礼官大夫黄生恭敬道。

“黄大夫所言极是!楚人司马季主,通《易经》,述黄帝、老子,博闻远见。陛下可以下诏宣司马季主入长安,让司马季主作为彻皇子的老师!”辕固生恭敬道。

“不妥!不妥!今时不同往日,如今我朝开国二十载,经高皇帝,孝惠皇帝和陛下的治理,国力大为增长。国库粮食储量日渐充沛,马厩战马数量增多,人口日益增加。

“若是让彻皇子学习黄老之学,日后面临国事恐怕会捉襟见肘,难以应付我朝可能出现的危机,无法抵挡包藏祸心的匈奴人。”

“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理应选择一位大儒来教导彻皇子儒家经典,如此才能让彻皇子和陛下一般圣贤。”尚书仆射韩婴反驳道。

“陛下,穆生与白生乃是当世大儒,昔日楚王发动叛乱,身在彭城的穆生与白生面对楚王威胁,誓死不从。两位大儒博学多才,又有坚贞的气节,定然可以教导好彻皇子。”辕固开口说道。

朝堂上黄老之学和儒家官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刘彻是未来的储君,哪个学派的人成为了刘彻的老师,哪个学派日后自然就会成为汉廷官方的主流思想。

汉初黄老之学占主导地位,习黄老之学的官员数量要远大于儒家官员,儒家一派渐渐落了下风。

“右丞相,卿为百官之首,学识渊博,以为谁为彻儿老师的合适人选?”刘襄开口说道,打断了两派官员的辩论。

“回禀陛下,我朝继承的是周朝的天命,周王朝有八百年的国祚,远胜夏商秦这三个朝代,对于宗室子弟的教育有符合天道的规定,故而在为彻皇子选老师的问题上,理应借鉴周王朝为佳。”

“昔者成王。幼在襁褓之中。召公为大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导之教训。此三公职也。于是为置三少。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故乃孩提有识。”

“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导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

“陛下在彻皇子的教育上,理应效仿武王教育成王,选择三位德高望重的长者来教导彻皇子,如此方能使得彻皇子成为我大汉朝的栋梁。”

“儒学与黄老之学俱是周朝兴起之显学,对治国有大益,儒家孔丘曾向老子求教,故而黄老之学与儒学息息相关。彻皇子的老师不应该局限于一学一派,理应俱习之。”张苍缓缓说道。

张苍在担任右丞相之后,明显感觉到刘襄这位皇帝并不尊崇黄老之学,反而对儒学和法学比较推崇。

皇帝在儒学官员落入下风之后,打断双方的辩论,明显是有支持儒学的意思,但如今黄老之学的影响又比较大,只能提出一个折中的方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