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八十四章 开设太学(2 / 2)

加入书签

在座的名士中纵使有真心不愿出仕的,此刻也只能顺从大势答应刘襄的请求。

刘襄从始至终待他们这些名士礼数周到,他们若是现在还在刘襄面前摆名士架子,不愿出仕,就有些不知好歹了。一旦被人传出去,定有身败名裂的风险。

“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刘襄抚手大笑道。

博士最初是对学者的泛称,也就是博学之士。到了战国后期,各国君主为富国强兵,打破世卿世禄制,招揽博学强志、通古达今之士来为自身治国参谋,是为博士官。

汉承秦制,刘邦登基称帝后很快就设置了博士官职。不过,高帝、孝惠、高后时多武力功臣,尚无暇顾及文职。这一时期的博士官很少,见于记载的仅有叔孙通、孔襄、随何三人。

历史上文帝即位以后,始放手增设博士官,从此以后博士官制度才有了一个大的发展,天下名士以做过汉室博士官为荣。

“朕闻五帝时有成均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夏有东序教孝悌之道;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周有上痒而通五学六艺。”

“我汉家立国二十载,钱粮人口虽日益丰富,然未有教学之所,美中不足。朕欲设‘太学’教化百姓,由诸公担任明师,不知诸公意下如何?”刘襄继续说道。

大汉经过二十年的休养生息,经济已然有所恢复,加上刘襄大力推行新式农具和发展水利工程,百姓的物质生活大为好转。

既然大汉百姓的物质生活步入了正轨,刘襄也就将精力转到大汉百姓的精神生活上,开始着力于培养治国人才,如今大汉的经济是缓过来了,可人才仍然很短缺。

刘襄的施政措施是建立在高帝、惠帝、高后三人休养生息的基础上,然要更进一步,就必须加大对人才的培养,不然纵使刘襄有天大的本领,也无法带领大汉实现短道超车。

“陛下此举圣明!臣自当尽力而为之!”

“开设太学利国利民,此乃我大汉万世之业啊!”

“我等若能在太学教授士子,我等毕生所学也能得以传承,太学百利而无一害啊!”

众人这才方知刘襄请他们担任博士官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在太学里担任老师而教天下士子,个个面露喜色,十分满意,这可是名传后世,桃李满天下的好事啊!

之前内心不愿出仕的名士此刻最为开心,他们之所以不愿意出仕是因为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不愿与某些只顾私利的官员同流合污,但若是让他们在太学教育学子,他们还是很乐意的。

在座的诸子百家名士对于如何教授弟子都有一番自己的心得,毕竟诸子百家算是最早的一批私学,若不是广收门徒,何以形成的百家学派。

儒家能从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擅长教导弟子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儒家的大儒们教导出的弟子少则数百,多则数千,这让汉武帝时期的儒家在人数上就对其他学派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而反观之名家、杂家到了汉初就大猫小猫三二只,没有多少弟子,只能选择并入法家。

“陛下,臣对太学有几点疑惑,还望陛下能为臣解惑。”司马季主忽然出声说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