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0章 初到庄上(1 / 2)

加入书签

“我……”苏清蓉停顿了一下,又看向近在咫尺的角门,回道:“我吃过了,就在这里等等小玖吧。你叫她慢慢吃便是。”

徐嬷嬷不敢怠慢,再次请求。

苏清蓉却是个认定了主意便不愿意改变的性子,嘴上虽然还说着客气话,人却已经往前走出了一段距离,徐嬷嬷在后面跟着,一直跟到了角门,也不见苏清蓉回头来,只好打消了主意,长叹一口气,赶着回去给苏清玖复命了。

苏清玖正梳洗罢,睡了一夜,精神好了许多,伤口也好了一些,雪晴一进门便说:“姑娘今日的气色好多了呢!想必是昨日神医给了什么灵丹妙药了。”

什么神医?怕是个爱偷听的梁上君子罢了。

苏清玖心中暗自讥讽。

不过,他带来的消息,确实令人惊诧。

在这么多人的保护下,燕承璋还能被人袭击而失踪,足以证明,背后的人实力强大,这一次,或许是郕王殿下亲自出马了吧。

过于隐秘的事情,她也无从得知,只是心中惴惴不安,有些担忧着燕承璋的安危。

凝翠馆的闺阁里,一片静谧,下人们来来往往,给苏清玖端茶递水,梳妆打扮,各色的丫头们进进出出,来来往往。

而苏清玖却在独自一人思考着,在她脑海之中,时局依旧是混沌一片,关于盛京城里的事情,离这里实在是太过于遥远了,要想知道什么细节,实在是太难了。

不过,若是没有可靠的消息来源,她心中始终是惴惴不安的。

思忖半晌之后,苏清玖决定找人去打探打探,于是叫来叶胜,叫他私下里打听打听,可有什么京城来的商队,最好是找个人问一问。

“姑娘,大姑娘已经在马车上等您了。您看……”

苏清玖已经穿戴完毕,坐在厅上的梨花木圆桌边,手持一把纯银的勺子,懒懒吃了两口南瓜粥。

左右也没什么胃口,她便叫人撤去了早餐,离去之前,问了一下钟宇,下人只回说,今早一大早便走了。

她心中直道:“真是睡糊涂了,也没有起来送送人家,过于失礼了。”

这几日,春儿和账房李师傅在查账,查出很多坏账烂账,又处理了一批人。

经过整顿,几家还不错的分店已经陆续重新开业了,织染厂里还积压了一批货,暂时充当门面,好歹能把店继续开起来。

至于后续,且还要看今日的行程。

庄子上的蚕茧又到了收获的时候了,这一批的蚕茧,成色还不错,前些日子,几个庄子都陆续把蚕茧送了一些过来。

苏清玖便打算亲自去庄上瞧瞧,苏清蓉听说这事儿,也要跟去瞧瞧,这便有了今日的行程。

马车摇摇晃晃,在一路颠簸之中出了城去。

逐渐地,眼前的风光从檐角相连变成了青山绿水,满目之间,也多了几分清新自然。

苏清蓉极少出门,更不会去环境简陋的乡下,这次出行,恐怕要在那里小住上几日,所以,她的神色十分复杂。

“大姐姐,若是不舒服,便停下歇会儿吧,也不差这么点时候。”

“谁说我撑不住了?我好着呢,别小瞧人。”

苏清玖无奈地笑了,从药箱里拿出一粒清香四溢的药丸,她知道,不常出门的人,是受不住这马车颠簸的,胃里翻江倒海,人往往也是头晕恶心,十分难过。

后来,她从神医那里求了一个方子,用六月的荷花,混着腊月的寒梅,再用清雪煮透,捏成药丸,这丸子的香气最是清冽,能缓解头晕恶心,若是吃下一粒去,能好受很多。

苏清蓉吃了一粒,脸色果然舒缓一些。

马车一直行到了山脚下,山上便没了大路,只有一条不算太宽的石阶,马车是上不去的了,只能够步行。

苏清蓉身娇体弱,只能雇了两个轿夫,抬着她上山。

苏清玖则与丫鬟雪霁相携着走上台阶。

过了一条架在潺潺小溪上的石拱桥,眼前一片茂密竹林,林子里上面一块平地,平地上是一座五进的大院子,双层楼,白墙黑瓦,围着一个很大的院子。

这是庄子下面养蚕的屋子,院子里,每间屋子,都养着无数的白色蚕虫,里面有五六个桑农,正挑着从山上采摘的桑叶儿,进去投喂呢。

“姑娘,蚕宝宝难道不是养在树上吗?这一屋一屋地养起来,每日都要山上去挑担,多费事啊!”

雪霁这个傻丫头,不解地问道。

苏清玖看了一眼翠绿而浓密的桑树林,微微地笑了笑。

事实上,正在不久前,他们苏家的桑树,确实是这样养的,每次收蚕茧的时候,都会刻意留下一些蚕茧,让他们自由地化蝶去,化蝶之后,又在桑树上产卵,得到无数的幼虫,就这样循环往复地种桑养蚕。

事情还要从上一次的水灾说起。

金陵城连下了十几日的大雨,不仅仅让庄稼绝收,也冲刷了无数的蚕宝宝,损失惨重。

之后苏清玖才出了这一策,将原本便已经修建在此的五间闲置屋子,改造成为了养蚕的院子。

“姑娘此言差矣。我们少东家深谋远虑,自打实施了室内养殖之后,蚕虫几乎不受天灾影响,蚕茧的数目多了许多呢。而且啊,我们把同一只飞蛾的后代放在一起,它们吐出的丝,质地更为接近,效果更好呢。”

挑担的桑农路过,笑着对雪霁道。

雪霁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姑娘,你可真是太聪明了。”

苏清玖无奈地摇摇头,这就叫聪明了?不过是寻常的主意罢了,该叫这小丫头多出来见见世面才是了。

一路沿着蜿蜒的石阶上了山去,又见到了一块平坦的大地,附近一片茂密的桑树林,看也看不到尽头似的。

当然,除了那桑树林,还有一个挺大的村子,这村子,也算是个大村,原叫李庄,因为这里住的人,大部分都姓李,由此得了这个名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