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句町人到了(1 / 2)
鱼禾早就为夜郎人准备好了许多无主之宅、无主之地。
曹、张、墙三家灭门以后,鱼禾又以购买的形式,从衙门里拿到了一些三家的无主之宅、无主之地。
鱼禾依照农老寨主的要求,又吩咐人将所有的宅院和田产兑换到了一处。
随后鱼禾便跟农老寨主一起,依照夜郎人进入平夷以后贡献的大小,为他们配发宅院和田产。
几乎每一个进入到平夷的夜郎汉子,都拿到了一处宅院的屋契和十亩田产的地契。
夜郎汉子在拿到了屋契和地契以后,农老寨主并没有让寨子里的其他人直接搬进平夷,而是先让夜郎汉子们住进去,跟街坊四邻混熟。
农老寨主准备等到夜郎汉子跟街坊四邻混熟,能说上几句话,且不会闹出太大的矛盾之后,再让寨子里的其他人进入平夷。
农老寨主深刻的明白,夜郎人融入到平夷,是一个长久的过程,绝对不能急。
一旦急了,就容易出问题。
鱼禾深知农老寨主的目的,就帮农老寨主出了一个主意。
让农老寨主拿出了一部分从曹、张、墙三家得到的钱财,在平夷县内三处街上,开设了三家农氏义舍文室。
并且请了城内颇有名望的几位读书人,在里面坐镇教书。
此举算是一个善举,在帮农家寨子扬名的同时,也让平夷城内的百姓们看到农家寨的善意。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叫伸手不打笑脸人。
即便是敌视夜郎人的任方,在得知了夜郎人出钱开设了三家义舍文室以后,也捏着鼻子书写了一封告示,表彰了一下农氏的义举。
当农老寨主穿着襦衣,在三家义舍文室的街道上走了一圈后,回到了衙门,脸上的笑容就没下去过。
“鱼主记此举,帮了我们农家寨大忙了。”
农老寨主坐在鱼禾屋舍内,笑容灿烂的赞叹着。
他去三家义舍文室的街道上走了一圈,别人得知他是农氏家主以后,无一不向他躬身施礼,赞叹他高义。
农老寨主很清楚,仅仅是三家义舍文室,就让平夷的百姓接纳了‘农氏’二字。
往后只要农氏多行善举,快速汉化。
三五代以后,农氏就会成为平夷县内汉家的一份子。
而且还是影响力、名望都颇高的一份子。
他肯定等不到那个时候,但他已经看到了那个场景。
这中间或许要花费很多钱财。
但是农老寨主不在乎,因为他们农家寨不缺那点钱。
先不说农家寨的人跟着鱼禾混,分润到的战利品。
就是农家寨自己的底蕴,也绝对不止一座金矿。
作为夜郎古国留下的遗族,他们在离开夜郎的时候,可没少带东西。
只是怕引起句町人和汉人的注意,一直不敢用罢了。
等他们融入到了平夷,等到汉人收复了平夷,他们成了汉人,就能偷偷摸摸拿出来用了。
鱼禾面对农老寨主的赞叹,淡然笑道:“农家寨的人跟着我,我自然会善待你们农家寨的人。有些事情我还是要提醒老寨主。农家寨的人融入到平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千万不可以操之过急。”
农老寨主对鱼禾十分信服,所以鱼禾的话他自然肯听,“鱼主记的话,老朽记在心里,也会照做。”
鱼禾点着头,继续道:“农家寨的人融入到平夷,最大的阻力是县宰和县里的那些大户。农家寨的青壮只要维持在一定的数量,他们也不好轻举妄动。
老寨主也不用刻意的去讨好他们。
因为没用。
他们即便是拿了农家寨的好处,也不会念农家寨的好。
所以农家寨以后行善,只需要针对那些贫民即可。”
锦上添花,永远没有雪中送炭更值得人铭记。
对那些大户而言,农家寨的善举就是锦上添花。
对那些一无所有的百姓而言,农家寨的善举就是雪中送炭。
只要农家寨的人在平夷的百姓们口中立起口碑,并且得到他们的支持。
那些大户和县宰,也只能捏着鼻子把农家寨的人当成汉人看待。
虽然这是一个豪门大户掌控着一切的时代,但是民声民意,依旧有一定的影响力。
县上面的郡、州等各级衙门,或许不会在乎什么民声民意。
但是坐在长安城深处那张龙椅上的人,只要他想坐稳江山,只要他想有所作为,他一定会在乎这些声音。
前汉武帝即位之初,根基未稳,曾经多次下诏,号召民间善待老人,并且增添了许多照顾老人的政策。
为的是那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