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凋敝的金国(1 / 2)
[[第四百九十一章 凋敝的金国
从长清县出发,经过新修的沿河官道,一路向西南而行。
这是与清河整治工程一起修建的官道,其基座便是又宽又高的新河堤。与原来低矮的旧河堤相比,新河堤使用了新式的烧砖建材,并用水泥浇筑,坚固性大大提高。
为了增加稳固性和安全性,在新河堤的两侧,还种植了大量的行道树。在马车行进时,还能充当护栏,避免马车摔下河堤,酿成无可挽回的安全事故。
而新河堤的底层土壤,则是从清河的河道中清理出来的。为了早日完工,前后动用的民夫多达三十万。在工程接近尾声后,这些百姓也都被安置在了清河南岸沿线。
如今新修的清河河道宽度可达10-20公里,这还是只以黄河南岸的新河提为界。其由北岸河堤-老河堤,老河堤与新河堤间的缓冲地界组成。
当黄河真正改道时,北岸受到的威胁明显要比修了新河堤的南岸要高。
而且明国这边虽然修了新河堤,也不是不管老河堤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加高,增宽处理。相信有了这道缓冲,对于新河堤的威胁也会大大减少。
原本住在老河堤与新河堤间缓冲地界的百姓,全都被另寻安置。内里的田地,也都被空置起来。只等黄河改道,便成为了新黄河的一部分。
能够参与这样的大工程,奥屯阿虎是深感荣焉的。只是眼下的天气,并不适合他边走边看。
因为北地的冷空气终是到了山东地界,且由于泰山的阻隔,在山前地带还下起了雨夹雪。
官道虽没被冻住,但风雪使劲的剐蹭,普通人也很难受得住。给奥屯阿虎拉车的蒙古马,就被风雪吹得不断打着摆子。为免马儿冻坏了,车夫心疼的给马儿套上蓑衣,内里还夹了一些干草。
这样的天气到了东平州才好些。
清河到了这里也有了尽头,从东阿县境内的吾山开始,新修的河堤官道不再沿着清河的河道前行,而是在平地上挖出又长又宽的沟壑,经寿张、范县、濮州鄄城三境,越过黄河岔道,直到曹州的东明县对岸。
这条新修的河道走向基本与后世的黄河东明-东阿段一致。
由于这里是明金蒙三国交界之地,所以明国这边是先修河堤,再修河道。且为了掩盖真实目的,黄河的主河道与新河道之间,还留着一段空隙并没有修通。
这里的百姓经过明国有意的强制移民,所以百姓很少。而且明国的西军大部都驻扎在了这里,名为练兵,实为清空周边地域的眼线,防止金蒙两国窥见到了明国的真实意图。
到底更改黄河河道的事听起来实在有些天方夜谭了。就是在宋、金两国全盛时,也都没能力办到。
现在明国想一举改变黄河到了汛期,就经常决堤泛滥的情况,实在让人听着匪夷所思。
等出了西军的驻军地界,大小不一的村落、镇集便在官道两旁出现。在曹州的新东明县,榷场还在正常开放着。哪怕风雪再大,依旧有河北、河南府和山东地界的商贾来做营生。
用于收纳河北、河南两地流民的集中安置营,也没有关闭。而且还有工匠搭建新的帐篷,以便更好的安置流民。
和从前只能忍饥挨饿,一不小心就冻死在风雪里相比,新东明县的流民安置大营,就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明灯。
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百姓冻死在了路上。真正能踏进安置营,并得到救治和安置的,能有一半就不错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