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章 时事辩论(2 / 2)

加入书签

“麟太郎先生,可知孔夫子周游列国论道,未能有匹敌者,是何故呢?”尴尬终于打破了,太一笑着问道。

“自然是夫子胸怀王道,行义礼之事,自然无往而不利。”麟太郎理所当然道。

“错!”太一故意停顿一下,环视众人道,“因为孔夫子身高九尺六寸,膝下有弟子三千,还常仗剑而行!”

“噗!”

佐久间象山听了太一的话,含在嘴里的一口酒登时喷了出来,紧接着便是仰天大笑。

“你带来的这小子,倒是有意思的很!”佐久间象山指着太一,笑着对又次郎老板说。

“小子,那用你的话说,霸道已凌驾于王道之上啦?”佐久间象山也加入了提问的行列。

“并非如此,”太一觉得尴尬局面已经结束,佐久间象山作为今天宴请的主客,似乎也不再对自家老板有意见了,因而思考着怎么快速结束这个话题,尽量简单说道,“敌我气力相似,自然王道必胜,非霸道凌于王道,而是王道需霸道相佐方可成事。我等重道,因而行事磊落;西洋穷理,因而技艺精湛,两者并不相左,仅是王道与霸道的关系而已,在下认为任一方面都不可荒废,应着力调和。”

“东西洋调和……”佐久间象山反复念叨。

江户时期儒学盛行,以水户学派为首的儒学阵地,奉明末遗臣朱舜水为正朔,强调道德礼义的重要性,这也是早年岛国与天朝一样轻视西洋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的主流思想,对西洋“穷理”的模式极看不上。

但可悲的是,岛国一直以来爱走极端,在明治西化后,又完全抛弃了“仁义王道”的理念,极端转向“穷理”思潮,实际上为后来民族性格扭曲、走上罪恶道路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在太一看来,佐久间象山所坚持的“东西洋调和论”反而比他的徒子徒孙们看得远,也更为稳妥一些,奈何后来人还是由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难得难得!”佐久间象山沉默许久后,对又次郎老板道,“如此年纪有此见识实在难得,当好好培养一翻,不若把他送到我的书院……”

又次郎老板还未说什么,太一先打断了佐久间象山:“承蒙老大人错爱,但在下志不在此,还是跟着又次郎老板赚银钱的好。”

又次郎老板显然也有些诧异于太一如此干脆地回绝,还以为是他不了解眼前之人地分量,却听太一又说。

“在下与又次郎老板已有约定之事,再应下老大人于礼不合。”太一搬出冠冕堂皇的理由,实际上就是觉得时间倒不开,上午练习歌舞伎,下午跟着半四郎师傅练习剑道,哪有时间跑去听佐久间象山上课扯皮,自己又没打算往政治家方向发展。

一旁的麟太郎却是理解错了,开口道:“老师,实际上,太一与我有过几次接触,其精于英吉利亚和北亚米利加语,想来是想在此方向发展。”

本已结束的话题又被麟太郎勾了起来,众人均一脸惊讶的看着太一。

太一满脸黑线,心想:“我谢谢你八辈祖宗啊,还让不让我低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