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5章 千古悠悠(2 / 2)

加入书签

“纳妾怎么了?在古代这不再正常不过吗?”

“这剧牛逼了,家里有法医亲戚正在做客,大家一起看的剧,据他说,剧中的以蛆虫聚集来判断是否有损伤存在的思路是正确的,他们也会以此来做出判断!”

“我去,真的假的啊,李浔导演还懂验尸?”

“网上搜的吧,现在网络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挺多的!”

“大家都听片尾曲了吗?头皮发麻有没有?”

“终于有人提到片尾曲了吗?我还以为就我一个人喜欢呢!”

“片尾曲大赞,悲凉,苍劲,大气磅礴!”

“爱了爱了,超喜欢!”

“赞赞赞!”

看到有网友和自己一样喜欢这首片尾曲,刚从厕所出来的郑博嘴角露出了笑意。

“主角好友孟良辰那段把我看哭了,真的,现在回想起来也没觉得那段有多特别,可当时情绪不知道怎么着就是上来了,就是忍不住想哭。”

“我完全理解,因为我看那段的时候心里也特别的激荡,感觉热血上涌,不过比你强点,没有哭出来。”

“小孟估计活不过五集,不是主角还敢单枪匹马闯龙潭虎穴,主角主动提出陪着还敢拒绝,难道他不知道把主角带在身边能分享光环不那么容易死吗?!”

“他一个剧中人怎么知道谁是主角?”

“哈哈哈,逗死!”

“挺喜欢孟良辰这个角色的,可别真的死了!”

总体而言网络上绝大多数的评论都是正面的,不过也有一些不同声音。

“整体看着还行,不过还是李浔的老毛病,就是把古人写的太聪明了。看到有评论说以蛆虫判断是否有损伤的思路是正确的,现在的法医都知道这点,这说明这是现代法医的知识内容,那么古代的主角宋慈是怎么知道的?”

“我寻思这也不是穿越剧啊,他自己不是穿越者,他爸也不是穿着者,那么他是如何知道这点的?”

“我非常理解李浔导演想把他的主角写的牛逼一点的良苦用心,可也要遵循基本法吧?同理还有《神探狄仁杰》系列中的《滴血雄鹰》案,大唐就已经知道避雷针的玩法了?这不扯淡吗?!”

郑博看了直摇头,他最看不上的就是这种专爱鸡蛋里挑骨头的杠精,艺术本来就需要夸张,别说《大宋提刑官》只是一部电视剧,就是纪录片也仅仅是还原真实而不是复制真实呢!

对于这种杠精,多看对方一眼郑博都觉得自己是输了。

不过他对刚刚那段以蛆虫断定损伤的情节同样印象极为深刻,甚至他连当时的台词都记得几句,于是他鬼使神差地将那些台词输入到了搜索引擎上。

“九窍……蛆虫,却于太阳穴、发际内……腹内先有蛆出,必此处有损。”

具体的台词他记不全了,于是他将忘记的部分用省略号代替,最后点击搜索。

然而令他绝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搜出了原文:

“更有暑月九窍内未有蛆虫,却于太阳穴、发际内、两胁、腹内先有蛆出,必此处有损。”

仔细一看,原文出自——《洗冤集录·卷二·四时变动》。

郑博再看原文作者——宋慈·南宋!

郑博愣了一瞬,然后他震惊了。

“南宋?七八百年前?那时候验尸手段就已经这么先进了吗?”

于是他又搜索了“宋慈”两个字。

“宋慈(1186年-1249年),字惠父,汉族,建阳人,与理学大师朱熹同乡……南宋著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是宋慈于公元1235年开创了“法医鉴定学”,因此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郑博激动了,他以前可从没听过宋慈这号人,可是看着这简介——法医学鼻祖?!

这已经牛逼大发了吧?

不是说现代的东西源头都是西方吗?

原来咱们华夏在法医学方面曾经这么领先吗?

郑博在一股自豪心理油然而生的同时,就想把这段百科甩到刚刚那个杠精脸上!

“你个龟儿子,看看,这验尸手段是不是咱们老祖宗老早就已经知道的?好好看看,知道‘开创法医鉴定学’是什么意思吗?你才几斤几两,往这充大尾巴狼来了?李导知识储备是你能比的?”

其实郑博对李浔也不算特别了解,他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个人罢了,他从前甚至从没看过李浔的剧,不过这不妨碍他用李浔的名义吐槽那个杠精。

从来不屑和杠精辩论的郑博这次是真的激情满满,可正在这时候,《大宋提刑官》第二集开始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