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宫里宫外(十八)东厂提督王安(2 / 2)
但万历十年,张居正离世,冯保失势被贬,王安最大的靠山倒台了。所幸,当时的王安年纪不大——进入内书堂学习的孩子,一般在十岁左右。王安万历六年进入内书堂,万历十年的时候,他的年纪应该在十四五岁左右。M..coM
一个十四五岁的小黄门,自然很难被当做冯保的死党,也容易被人忽略,因为实在无足轻重。如此,王安靠着年纪小,躲过了这场朝廷的政治剧变。
王安运气倒是挺好,因为接替冯保掌管司礼监的是大太监张宏。张宏应该是很看好当时的王安,所以王安的宦官之路并未被打断。同时张宏还提携了陈矩——没错,原历史上可没有高务实,所以陈矩是被张宏提拔的,后来他做到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提督东厂。
关于这个兼任,本书很早就说过,是非常少见的情况,因为司礼监掌印一般不兼职,东厂提督通常由司礼监排名第一的秉笔太监兼任。由此也能看出,陈矩的确是极得朱翊钧信任。
继续说回王安,为什么高务实认为张宏没有为难王安?因为万历二十二年的时候,陈矩向朱翊钧推荐王安成为了皇长子朱常洛的大伴。这就从侧面证明万历十年到万历二十二年,王安一直没有离开这几位权宦的视野,且才学与阅历一直在增长,所以才能得到陈矩的举荐。
之后王安似乎还参与了一些事情,但高务实这会儿确实想不起来了。他根据时间线仔细想了想,再次搜寻到有关王安的记忆就已经跳到了著名的明末三大案之一:“梃击案”,而且高务实想起来的,是这场大案中王安的一些细节表现。
“梃击案”这件事本身一点都不复杂,大致就是有个哥们拿了根木棍,居然进到慈庆宫(彼时已经成为二太子的朱常洛居所),要行刺太子。刺客未能得逞,但显然朝中一片哗然。然后开始查,查来查去,反正查到了郑皇贵妃的头上。
当时舆论一面倒地要朱翊钧秉公查办,说白了就是朝臣们要求这次必须好好教训下郑皇贵妃。
朱翊钧当然舍不得,于是大家都把目光看向了受害者朱常洛。这个时候,王安给朱常洛出了主意,意思是帮着皇帝把这件事情遮掩过去,放郑皇贵妃一马。
朱常洛对于这次行刺肯定是大为恼火的,他多年来受郑皇贵妃的气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散的,但朱常洛还是遵从了王安的建议,跑进宫里当着朱翊钧的面,与郑皇贵妃上演了一幕“母子情深”的戏码。这出戏效果很好,朱翊钧觉得自己这个儿子很懂事,郑皇贵妃也暂时被安抚了。
故事讲到这,正常人应该就都觉得“梃击案”算是过去了。然而并不是,王安接下来的一个举动,一直被人忽视,连高务实也是这会儿因为要仔细琢磨这个王安靠不靠谱,这才想起来。
王安帮朱常洛起草了一份东宫诏令,简单的说就是关于“梃击案”东宫的官方声明,内容基本是各种打圆场,说明太子与郑贵妃感情好如何如何好之类狗都不信的废话——但是,王安在这份诏令里的用词很考究。
王安是用朱常洛的第一人称写的,然而不同于以往所用的“儿臣”之语,而是处处皆以“本宫”来自称。大明的太子正式自称一般有两种:“本宫”或者“孤”。不过,“孤”并非只有太子能用,宗王其实也可以用。
如此一来,他在此处为太子特意使用“本宫”作为自称,事实上是彰显和强调了朱常洛东宫太子地位的不可撼动与权威性。
朝臣读懂了,朱常洛不是不生气,而是这件事与太子之位比起来无关痛痒,于是朝臣也默契地不闹了;朱翊钧读懂了,自己的这个儿子终于开始有了帝国继承人的气度与眼光,拿大放小,隐隐有了君王风范;郑皇贵妃也读懂了,朱常洛的储君之位已是既成事实,难有更易,自此不再有过激之举。
王安用一封诏令,结束了“梃击案”可能引发的政治动荡,并化危机为契机,事实上巩固了朱常洛的太子之位,可谓机智过人,立下大功。
想到这里,高务实仿佛思维被激活,又想起了另一件事。只不过时间线同样有些跳跃,直接到了万历晚年,是福王朱常洵终于要就藩洛阳那会儿。
当时朱翊钧和郑皇贵妃为了保证这个宝贝儿子以后不饿着冻着,几乎竭尽财力赏赐福王,当时的说法叫“竭天下膏脂予”。
此时发生了一件小事:不知道是不是太子朱常洛醋意大发了,他居然扣下了宫中原本要送给福王的十箱财物,并二话不说下令搬到了自己的府邸。
其实在这件事上,高务实是能理解朱常洛的,就三个字:凭什么?
都是儿子,我还是太子,做爹妈的把家里瓶瓶罐罐都送给了小儿子,我做老大的以后怎么管家?这是一种愤怒,委屈,悲痛各种情绪交织的心理状况。
王安也明白朱常洛的心思,但他仍然劝说朱常洛。怎么劝的高务实不知道,反正最后还是把朱常洛说通了。于是王安把那十箱原本放在华丽箱子里的财物,换成了普通的箱子,送到了福王那儿,并另外以东宫的名义加赠十件礼物。
然后王安给皇帝的说法是,太子觉得这些箱子太扎眼,恐引起朝臣不满,故而刻意搬进府中更换箱子。同时为了表现兄弟之情,太子还让我赠送十样精美礼物给福王。
朱翊钧对此表示非常满意。当然,朱翊钧从来不是傻子,所以等王安一走,他转身就对身边的人说此事肯定是王安的主意。
不过,光是想起这两件事对此刻高务实的意义不大,毕竟这只能证明王安是朱常洛身边的救火员,而高务实现在需要探知的是王安对朱常洛的这些贡献,究竟是出自于忠诚还是仅止于职责。
好在此时,他又想起了“一件小事”。
----------
感谢书友“曹面子”的打赏支持,谢谢!
感谢书友“曹面子”、“KeyNg”、“GJC0516”的月票支持,谢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