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4章 另辟蹊径(2 / 2)

加入书签

“省城的买卖做不下去,我们再另谋出路。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现在改革开放方兴未艾,城市工业生产机器轰鸣,新产品源源不断出产出来,物资丰富,货品充足,哪里都有赚钱的生意可做。我们不要在这里唉声叹气,胡乱发愁。”

一伙人被这番生意折腾闹怕了,想到违法买卖就心虚,不敢接腔。

陶晓伟看大家沉默不语,说:

“其实,改革开放的政策好了,哪里都有发展创业的机会。城市有城市的阳关大道,乡村有乡村的锦绣前程。我倒是觉得,城市里的阳关大道暗藏荆棘陷阱,一不留神就落入人家的圈套。在这里做生意,时时警惕,步步小心,心里忐忑不安,很疲惫。我们乡村碧水蓝天,青山绿树,那里照样有光明的前程,那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世界。我们在城里的买卖遭挫折,不要紧,我们另辟蹊径,回我们乡村发展创业,回我们农村发家致富。只要我们善于学习,科学种植科学养殖,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村产业,一样赚大钱。”

他想起自己看过的书,滔滔不绝说起来。

听完他的话,一伙人心情矛盾。正是因为在乡村劳动太苦累,收效低,一年忙忙碌碌奔到头,挣不到几个钱,大家才想方设法跑出来寻找赚钱的门路。好不容易做起一些买卖,刚刚尝到甜头,如今又叫大伙退回农村耕田锄地,确实让人无法接受。一班人愣在那里,一下子不知说什么好。

王福贵冷笑说:

“说得容易,乡村好挣钱的话,我们就没必要出来折腾受罪了。在村里,我们大伙家家就是东一小块西一小块的田地,种什么能有做买卖那么大的收成?说是政策变好了,这不假。但是,我们的生产劳作有什么变化吗?水稻还是那样的水稻,甘蔗还是那样的甘蔗。耕牛还是老样的耕牛,犁耙还是老样的犁耙。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千百年来,我们的祖祖辈辈就是这么耕种过来。年复一年,岁过一岁,繁重的劳动,低效的收入,到现在,我们有什么改变吗?”

王福贵说的是事实,大家听了,心情更加沉重。

“可是,我们可以学习呀……农业有很多新品种可以引进,有很多先进技术可以学习……”面对残酷的事实,陶晓伟也觉得自己的说辞苍白无力,他看到大家疑惑地看着,他不知道怎样才能说服他们。

王福贵大手一挥:“我们的买卖是遇到困难,但是我们万万不可回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们另找出路,生意照做。”

他的话振奋了大家的精神,几个人同时鼓起手掌、

“好!买卖不能停下。”

“对,要发财,生意来。”

陶晓伟不解地问:“可是……你们这么快就忘了金三角的教训?生意可以做,但不是像我们这么做。要做买卖就要做到正正当当……”

一班人摇摆不定,不知听谁的话好。

张旺见大家陷入僵局,说:

“万里长征我们只走出了第一步,未来的路子还长,现在我们不要下结论太早。当前,我们的生意遭遇困境,大家先想办法度过难关。眼下最紧要的问题是,回到莲花村,我们怎么向父老乡亲们交代?”

“当初我们信誓旦旦地劝家里人投钱给我们,如今买卖搞砸,没有钱还给他们。我们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家里人肯定在焦急地等我们答复。”覃光亮忧心忡忡地说。

刘江神情很难过:“没有钱退还给父老乡亲,我真没有脸面回莲花村。”

李构气呼呼地说:“黎海东财大气粗,哪里用得着我们替他付罚款?王福贵,你就不应该拒绝他还我们的钱。”

覃光亮语气坚定:“对,让黎海东退还我们的钱。他在城里经营买卖,挣钱比我们来得快。再说,这个罚款就是他的事。”

大家把矛头指向王福贵,坚持要黎海东还钱。

王福贵眼睛一瞪,不满地说:“你们尽管放心,我就是看到他人落在里面,罚金凑不齐,才决定帮他度过难关。以我对黎海东的了解,他跟我一样,亏欠自己不要紧,绝不会亏欠自家兄弟一分钱。人家都表态了,一旦收回欠债,就把钱退还我们。现在还不是想着要黎海东还钱的事,我担心的是另外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张旺疑惑地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