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章 杂交水稻(2 / 2)

加入书签

所以,当他看到这个情况的时候,他没有去阻止那些布商。反正他们乐意高价收就去收,这也算是在变相的给百姓增加收入。

而且高价的棉花价格,还能吸引更多的人种植棉花。

吴长庆想要靠倾销布匹来完成资本积累,就得需要大量的棉花,丝麻,百姓多种一点也是好事。

至于粮食会因此减产,这个就只能暂时靠从东南亚等地进口。

同时,吴长庆也用资源兑换了一千公斤的杂交水稻的种子。

这些杂交水稻的种子都是死贵死贵的,一公斤就要100点资源点,比生铁贵了500倍。

当然,贵也值得,这可是杂交水稻,科技含量超级高的东西。

这一千公斤的水稻种子,大概可以种一千亩地的水稻。在后世,有着化肥等肥料,杂交水稻的亩产大概是一千公斤左右。

而在这个缺少化肥的时代,吴长庆估计有个六百公斤就不错了。

六百公斤也不少,这个时代的水稻亩产平均只有三百公斤出头,也就是说,以后种杂交水稻,可以实现亩产翻倍。

这就可以多养活一倍的人口,单凭这一项,吴长庆以后都可以评为千古明君。

不过,想要全面推广,完全实现种植杂交水稻可能需要两三年的功夫,因为现在种子太少。

等这一批水稻收获,种子的数量就可以达到60万公斤,这些种子就差不多足够江南地区使用了。

这一批杂交水稻,种出来的粮食可不是用来吃的,得全部用来作为种子,分发给百姓。

而且为了吸引百姓接受这种新种子,最好还是要免费发放。

吴长庆想到以后的计划,都情不自禁的感慨自己太伟大了,呕心沥血的为百姓的温饱操心。

除了兑换杂交水稻种子,吴长庆还兑换了一批土豆种子。

土豆种子就要便宜的多,因为这个时期土豆其实已经传到了华夏。只不过,刚刚传过来的那些土豆还没有适应华夏的气候,所以产量并没有想像中那么高,所以土豆在华夏传播的速度其实很慢,一直经过了几十年的品种改良,最终土豆的产量才爆炸,从而养活了大量的人口。

据统计,明末中国的人口也就一亿多一点点,但是到了乾隆年间,人口就已经达到了三四亿。

到最顶峰的时候,人口一度达到了4.5亿,占据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还要多。

这当中,土豆也是立了很大的功劳。

土豆最大的优点还不是产量高,而是因为它不挑地,不管是多么贫瘠的土地,种下去都能有收获。

而不是像水稻那样,必须有很好的水利灌溉,没水就完蛋。

中国的耕地面积看起来很多,实际上人均极少,大部分土地都不适合种植水稻和小麦。而土豆,则可以完美的填补这个空缺。

吴长庆兑换出来的土豆种子,那可都是已经适应了中国土地与气候的种子,可以直接大规模的种植。

杂交水稻加上土豆,吴长庆觉得接下来华夏的人口要进行一次大爆炸。

而人口,才是吴长庆最在意的方面,人多力量大,这可绝不是一句空话。特别是在这个科技还不怎么发达的时代,人口数量可以决定很多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