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砖厂(1 / 2)
总督府,吴长庆接到九江的战报后,看了一遍就扔到一旁了。
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原因都是背后的综合国力,所以对于他来说,只要安心的发展国力,胜利就会自然而然的到来。
这对于他来说只是一件小事,需要他处理的发展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外来人口的安置问题。
短时间里南京人口的暴涨,导致房屋非常紧缺。
大量贫苦百姓此时都是随意搭建点茅草屋,这样非常不安全和舒适。随着夏季的即将到来,南京地区的雨量也会大大增加。
到时候,那些茅草屋是很难遮风避雨的。
虽然,以这个时代百姓的忍耐力,一点点大雨不至于让他们绝望。但是,身为这个地区的最高长官,吴长庆还是希望辖区里能够少一些悲剧。
为了让这些百姓有个家,吴长庆之前就一直在筹备红砖厂的建设事宜。
这个时代的砖头都是青砖,青砖的抗腐蚀性,抗风化性等等性能都要比红砖更好。但是,青砖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制造技术比较难,工艺复杂,成本非常高。
虽然青砖性能方面要远胜红砖,但却不能说青砖这种产品要好于红砖。凡事,都得考虑下钱这方面的因素。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所以吴长庆才决定要大力推广红砖,而青砖只能作为一种奢侈品供应有钱人。
当吴长庆要决定做什么事的时候,那么这件事办成的速度就会非常快。
毕竟吴长庆现在掌握了江南地区的所有大权,一言九鼎。想要升官发财就得讨吴长庆的欢心,给吴长庆办事,没有人敢不用心。
目前,城郊已经多了十五座大型的红砖厂,一共雇佣了三千工人在同时做工。
初步的计划中,这些红砖厂要做到日产红砖二十万块。
其实,二十万块也很少,大概仅够十栋两层房子的用量。也就是说,一个月他们产出的红砖也只够建三百多栋房子。
以一栋房子可以入住十人来计算,一个月也才只能安置三千多百姓。对于近三十万需要房子的贫民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
但是,这已经是他们能力的极限了。
动员三千人做工,这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这里需要的粮食,工饷,组织调度,都非常考验行政班子的能力。
除了南京和清廷,其他地方目前都没有这么强大的动员能力。
即便是勉强有这么强大的动员能力,他们也没有这么高的生产效率。
如果清廷动员三千工人烧制红砖,一天能够烧两万块就算是不错了。
而在南京的这些红砖厂中,随处可见的机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
红砖的烧制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是一直得不到推广,就是因为缺乏机械来提高烧制效率,成本降不下来。
所以,百姓都是情愿建木制房屋,又或者是土砖房这种落后的房子也不去弄红砖房,实在是用不起。
百姓用不起,自然也就没有商人去制造,这个行业也就发展不起来。
大量的红砖被烧制出来,冷却,然后被运送到了灾民安置点。
这里已经挖好了大量的地基,用钢筋和水泥浇筑好了承重柱。接下来只要把红砖砌上去,再盖上瓦片即可。
为了降低难度和成本,一层的楼房不是水泥楼板,而是搭了些木梁,将来再铺些木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