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40章 君臣共识(2 / 2)

加入书签

外界,东林党人自然并非是完全坐视不管。

钱谦益等大佬不方便下场,但是一些低级的言官可以发声。

虽然,那些此时站出来的人都知道此举风险很大,但是不冒点风险就想升官,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天下的官位总共就那么多,每三年都会有大量的人才涌进来,然后对着那些位置虎视眈眈。

他们不肯冒险,有的是人愿意冒这个险。

想要独善其身,往往就是先被淘汰。

人在官场,身不由己。

好在,他们言官有个优势就是,哪怕说错了话,只要没有犯其他的事,皇帝也不能处罚和杀他们。

否则,皇帝就会被抨击为堵塞言路,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评价,没有哪个皇帝喜欢。

要是皇帝贬他们的官职,那就更妙了。

没了官职,但是他们也可以因此成为他们党派中的英雄,收获巨大的政治声望。

然后他们就可以去各地游学,和党派里的利益集体接触,宣扬自己的政治理念,继续树立威望,获得支持。

那些利益集体,最喜欢的就是这种敢和皇帝对着干的代言人。

威望到了一定的程度,加上一点机遇,他们就可以一飞冲天,直接进入内阁都有可能。

以前的周延儒,钱谦益等人,都是这个样子。

没有被贬过,不敢和皇帝对着干,也好意思当领袖?

几个监察御史直接就上奏批评吴长庆,说他设立情报局,实际上就是在行厂卫之事。

而厂卫的危害,早已经被历史所证明,大明的衰败,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厂卫的权势太大,祸害了官场的正常秩序。

他们要求吴长庆取缔情报局,要求吴长庆放人,然后由督察院,刑部和大理寺三司进行会审。

有罪则治罪,无罪也要还史华伍等人一个公道。

言官就是这点好,谁都可以喷。

当然,他们可以喷,吴长庆也可以不理会。

如此一来,好像就显得言官没什么作用。

但实际上,言官的作用大的很。

皇帝和百官是一种合作关系,而合作,自然就是要有一种共识。

双方的共识,默契就是,皇帝不能无视言官的建议,必须处理。

虽然他们无法强制性逼着皇帝来处理,但是如果皇帝多次破坏双方的共识,那群臣就会和皇帝离心离德,不再齐心协力的维护这个合作关系。

就像崇祯和百官离心离德之后,百官没有强制性逼迫皇帝的手段,但是他们可以采用不配合的手段来恶心崇祯,最后直接把天下葬送。

把一个原本可以共赢的局面,变成一个共输的局面。

所以,一般聪明的皇帝,都会想办法要维持这种共识。

只要群臣看到皇帝愿意维持这种共识,想要继续合作,他们就还会用心的辅佐。一起保住这个盘子,然后一起剥削底层百姓。

所以,表面上看吴长庆不搭理那些言官就没事了,反正他们只能动动嘴皮子喷人。

但是,不理会对于君臣关系,有着极大的危害。

这种危害不会一次性就爆发出来,产生直接的结果。

但是累积下来,等到意识问题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迟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