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01章 被嫌弃的修史活(1 / 2)

加入书签

酒馆斗殴事件,最终还是被吴长庆知道了。

当然,不是大玉儿说的。

以她的聪明,只会刻意去淡化,不会傻到寄希望吴长庆能偏袒。

福临,始终都是个很尴尬的存在。

吴长庆安排了人在监视福临,自然也就知道了这件事。

这件事让他感到很欣慰,因为那些底层的满族人,已经是差不多快要被同化融合了。

也许在福临看来,金向荣是在被羞辱。

但在吴长庆看来,这就是损友之间的一些挖苦。

这种事,又何止发生在金向荣以及他朋友身上。其他汉族与汉族朋友之间,要是对方有可以取笑的槽点,那些损友也不会放过呀。

这种损,恰恰是把对方当作了自己人。

要不然就不是损了,而是排挤,仇视甚至动手。

看的出来,如今底层的满族人,已经融合的差不多。

现在还会惦记满清的,估计也就是以前的一些满清贵族。

这些人现在过的日子,肯定不如以前在大清时滋润。

对大华不满,也就在情理之中。

不过,这些人不用太在意,反正他们掀不起什么风浪。看得开的人会选择适应,看不开的只能在不甘中,痛苦的过一辈子。

为了加强各民族之间,以及各地域之间的融合,吴长庆颁布一道新的政令,推广标准官话。

也就是普通话,以书面语为标准的口语。

没有选择南京一带的方言,那种方言太难推广普及了。

而以书面语为标准,只要是念了书的人都能听懂。

听得多了,也就会说,推广起来就容易。

要是推广一门和书面文字找不到相对应的方言,其难度要大很多倍,其他地方的百姓也难以接受。

方言对于交流有着极大的阻碍,实在是没必要保留。

方言除了能够提醒某个群体的与众不同之外,没有多大益处。

至于所谓的文化传统习俗不能丢,这也是无稽之谈。

凡是会阻碍社会发展的传统,都是糟粕,比如裹小脚,束胸,小众语言和文字。

推广普通话是一个长期过程,十年,二十年,乃至更久。

不需要太急于去完成,而且急也急不来。

除了推广标准普通,他还规定了一些看似不起眼,但也是意义重大的命令。

收缴非汉字书籍,封存,禁止传播。

秦始皇最大的贡献并不是统一国家,而是颁布了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令。

正是书同文,使得整片华夏大地的人都产生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华夏大地是一个整体,也因此产生了统一的价值观。

正是这种共识,才使得华夏没有像西欧那样分裂成一个个的小国家。

书同文很重要,凡是非汉字的书籍,都是在提醒某一部分人,提醒他们曾经与汉族不同,提醒着他们的差异性。

这很不好,必须把其他文字的书籍封存起来,当作历史就行了,不能再允许大华人去学习。

修明史,修清史,这些事也该提上日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