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军制民政大改革(2 / 2)
改革后的同军军制如下:
军务部三曹的设置不变。
从上次同舟社大改组至今的运行情况看,兵曹、战曹职能发挥较好,基本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暂时不作调整。
宪曹主司教化之职,因社务部已有教曹,乃改其名为政曹。
政者,政治、权柄、政令之义。
徐泽并没有明确宪曹改名的原因,但由“宪”变“政”,足以让众人明白军务部三曹“两大一小”的局面已经改变。
如此以来,兵曹掌管军队征集、编制、军械、训练、戎马之政令以及军事科研、武将选用、官兵薪给等事务,地位略高于战曹和政曹,是纯粹的“机关”,没有实际军事指挥权。
战曹掌管兵防、边备、作战、兵要地志等事务,掌军机之要,战曹指导下的各参军协助掌兵官打仗,事务繁重,但没有军事决策权。
政曹原本的军纪、军行、军法之职由其下的宪司履行,主业改为军中教化,但不干涉行军打仗,却能对兵曹和战曹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军务部之下,原本的登州、辽东、海东三个军区全部撤销。
辽东置巡抚衙门,赵遹为首任辽东巡抚使。
“巡抚”一职并非起于原本历史线上的明、清两朝,实际上此职早已有之。
南北朝时,北魏骁将来大千随太武帝北伐,大败柔然之后,太武帝以其多有战功且熟悉北境险要,遂诏大千“巡抚六镇,以防寇虏”,但此“巡抚”并非正式职官。
唐代开始将巡抚使制度化,并且作为使职官正式存在,狄仁杰就曾以冬官(即工部)侍郎任江南巡抚使,但有唐一朝,巡抚使并不常设。
宋承唐制度,又因雍熙北伐失败,为防内部“奸邪无状”,频繁派遣巡抚使,其职主要是问民疾苦、疏理滞狱,要求“但有所闻,皆达天听”。
徐泽任命赵遹的这个巡抚使显然跟赵宋不一样,不仅掌行政、监察、司法等权力,还加“提督军务”衔,军政一把抓,权力很大,对辽东所有事务负责。
此举,并非徐泽对“流放”的赵遹进行妥协或安慰,而是形势发展的必然。
辽东本是化外之地,同舟社对该地的改造力度虽大,但时间太短,很多传统习惯根本不及扭转。
而且,同舟社底蕴不足,人才匮乏,辽东又情况特殊,盲目派汉地官员到彼处,搞不好就会坏事,只能多用旧官,靠他们跟上同舟社的快速发展确实有些困难。
自徐泽回到之罘湾后,辽东的治理水平就一直在下滑,以至于他不得不在辽东设置监御史一职。
京东之战结束,同舟社总部由之罘湾迁到诸城,对辽东的掌控和指导力度变得更弱。
以后,随着统一战争进程逐步深入,总部还会继续向内地迁移,再靠一个单薄的监御史对辽东各州的行政事务进行监察,已经无法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了。
作为日后攻击金国,夺取辽地和同化高丽的桥头堡,辽东的建设速度必须加快,设置辽东巡抚使是必然之举,也是京东-辽东一体化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