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78章 天翻地覆(2 / 2)

加入书签

再说,官府征得税收,服务社会,不都是该给百姓做的事么?

事情都没做成就邀功卖乖,到底是做事还是作秀?

实际上,根本就不用同舟社刻意宣传。

华夏百姓最是单纯朴实,很容易受到统治者的忽悠;

但也最是实在,他们有自己的是非判断标准,清楚官府究竟有没有做人事。

自同舟社接管河北之后,各地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共建会进村后,生产互助组组织起来,就算哪家遭遇天灾人祸,有生产互助组帮忙,也不用担心地里长成的庄稼没了收成;

就算真遭遇了大难,还可以在共建会的担保下,申请同舟银行的低息贷款。

同舟社直接通过共建会下了明令,官府的苛捐杂税全部废止;

官老爷们下乡的次数多了,而且是真下乡问民情,而不是摆官威;

吃人不吐骨头骨头的胥吏们也改了笑脸,下乡办差再不敢明着吃拿卡要了;

官府惩治了不少大户,收回了很多官田,全部放出来交给下户佃种,并且佃租也下降了不少不说,还鼓励佃客养田;

地主的地一下子就不吃香了,不得法,只能跟着降租,就连以前走路仰头看天的大户也时常跟下户们攀亲戚谈感情了。

秋收以后,官府没有再低价强制收购粮食,反而是以“保护价”定量收购。

也不需要自己辛苦运到县城,并且再受一次官府的“踢斗”盘剥,各村共建会就有代收权,而且价格比起以往的粮商收粮还要公道。

卖完官府规定的量,还有余粮,官府也按“保护价”敞开收购。

粮商们急了,也跟着下乡涨价收粮,但百姓们记仇呢,一样的价格,凭啥卖给你?

什么?

涨价?

涨几文?

那俺考虑考虑。

嗯,百姓还是如此实在。

官府一方面降租,一方面又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听说等彻底完成税法改革后,还要再降税,祖祖辈辈期盼的好日子终于到来了。

共建会秋收后组织的大型工程建设,哪里要修路,那里要挖沟渠,为什么要搞这些,都讲得明明白白,百姓参与的积极性也空前高涨。

这些事本就是为了百姓自己,莫说官府包工程期间一日三餐,就算不包,为了自己和子孙后代能过上更好的日子,也必须卖力干嘛。

这要是哪个没良心的还说官府不好,还诋毁为百姓做实事的同舟社,那咱老百姓也不能饶了他啊!

一年时间不到,赵官家、朝廷等词汇便逐渐远离了百姓的生活,取而代之的是同舟社、共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