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9章 愔儿对于此事,有何高见?(2 / 2)

加入书签

李愔还等着皇帝将自己驱逐出去呢,见到没糊弄过去,无计可施了,只好将炮口对准褚遂良,怒喷之!

“褚黄门方才之言差矣!汝只知古代之史书,却不知今日之形势,生搬硬套,不知时移世易融汇变通,愚蠢至极!”

大臣们一看,这李愔又要怼人,纷纷打起精神。

褚遂良气得咬牙切齿:“某自幼苦读,至今阅书固然没有万卷,却也相差无多,却是第一次听闻原来读史亦有错处,前贤之良策、圣人之告诫,居然成了生搬硬套?好好好,汝倒是说说某愚蠢在何处,请赐教!”

嘴上说得硬气,实则心里却在打鼓。

这可是跟赵王硬刚啊!

这李愔乃是典型的“不学有术”,也没见他读过几本书,可诗词之精美当代无双,对于经济之道亦是无出其右,尤其擅于争辩。

虽然自己刚才的发言且不论是否会被皇帝采纳,但起码“名分大义、圣人教诲”上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但是鬼才知道这个棒槌会否别出机枢,抓住漏洞……

李愔煞有介事的点点头:“原来褚黄门读书还没到万卷呢?难怪如此孤陋寡闻、看不清国家大势,本王阅字何止万万,亦不敢如你这般趾高气扬,无视天下豪杰……”

“不过学无止境,有教无类,既然褚黄门自知不足,虚心好学,那本王自然不吝赐教……”

大臣们一阵无语,暗暗好笑。

褚遂良差点气个倒仰。

还阅字万万?

跟我扯呢!

整个大唐有没有这么多的书给你看?

再者,我只是说了一句“请赐教”而已,何时承认错误了?

这个小王八蛋,为何上天不降下一道霹雳将其收了去,非得留在人间与吾作对……

“周襄王欲伐郑,故娶狄女为王后,与戎狄兵共伐郑,此为华夏和亲之始也。然则为了绥靖蛮族,以汉家之女嫁入胡地,却始于两汉。”

“彼时匈奴控弦之士数十万,铁蹄踏遍草原,所向无敌,而中国孱弱,不可力敌,不得已采用和亲之政策,乃是万不得已,亦是必须之策略。”

“否则匈奴不得安抚,年年长驱直入进犯中国,怕是汉朝即便不亡,亦是苟延残喘,没有机会休养生息、修利戈矛,哪里有长平烈侯奇袭龙城大破匈奴?”

“哪里有霍嫖姚枭虏侯、擒虏目、封狼居胥?”

诸位大臣齐齐颔首。

汉朝之和亲,在后世屡遭诟病,认为非是大国之气象,有损上国之威严。

然则在文景之治、汉武崛起之前,大汉对上匈奴却是屡屡大败,就连高祖刘邦都被匈奴困于白登,

正是和亲之策,使得大汉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终于卧薪尝胆反戈一击,开拓前所未有之辽阔疆域。

在后世,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即便不是历史类的学者,也能够说出个头头道道,这是无数的书籍、档案、甚至于影视作品的功劳。

在那样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获取知识的途径千千万万。

李愔说自己“阅字万万”,何止于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