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欲盖弥彰(2 / 2)
眼下看来,萧嗣业的确没有辜负李愔的“信任”,他不甘于在薛延陀仅仅只是保住性命,他想要的更多,更想将李愔彻底摧毁在赵信城,报仇雪恨。
赌上一把右屯卫的粮草匮乏而军心大乱,这固然有风险,但是只要萧嗣业能够想得出一个自保之策,他就一定会冒这个险。
而对于萧嗣业这样自幼生长在胡人堆里的人来说,自保自然不难。
别忘了,他可是大唐单于都护府的长史,手里头不知道有多少各个胡族的内情秘辛……
只要薛延陀倾巢来攻,李愔便有信心将其在这赵信城一战击溃。
相反,若是薛延陀继续盘踞在郁督军山,右屯卫即便可以将其击溃,却很难做到完胜。
溃散之后的薛延陀各部军队必然一哄而散,漠北之大,难不成让右屯卫这么点人撵兔子四处去追?
追不追得上暂且不说,即便是追上了,面对天时地利人和的胡人部族,不知要折损多少兵卒。
得不偿失。
最后也只能犹如当年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那般,功勋自然震烁千古,但是撤兵之后,匈奴立即死灰复燃,再度崛起。
李愔不想这样。
对于这个时代的汉人来说,对外战争一则是为了保卫边疆。
再则便是震慑蛮夷,所以自从推崇“大复仇”的公羊学派衰微之后,“谷梁学派”的儒学子弟大多反对战争。
他们认为一切可以通过谈判来达到的目的,都不应该轻易的发动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也,不可不慎。
劳民伤财,若非必要,为何要一定打仗呢?
既然蛮夷想要好处,那就给一点呗,中华地大物博、物阜民丰,哪里不也不差胡人那一丝半点。
只要“朝服虽弊,必加于上;弁冕虽旧,必加于首;周室虽衰,必先诸侯”就行了。
君君臣臣,名分大义,用贵治贱,用贤治不肖,不以乱治乱也,则天下咸宁。
三皇五帝之治世可期,纵然有蛮夷屑小作乱,不过是一时癣疥之疾,何足为虑?
但是在李愔看来,战争最本源的目的仅只是掠夺与征服而已,被动防御的战争模式永远无法确保自身的安全。
唯有不断的出击,以战养战,才能在消耗敌人的同时壮大自己。
没错,这就是臭名昭著的“帝国主义”本质……
但是对于现阶段的大唐来说,这就是最好的政策。
远比什么以理服人、睦邻友好更适合大唐的发展,通过不断的掠夺与打击,来遏制周边蛮夷的发展,不给他们壮大的机会。
李愔对于眼下之儒家简直深恶痛绝。
要什么礼乐教化?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