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章 午后的河边时光(2 / 2)

加入书签

除了洗衣服的农妇们,河里还有不少调皮捣蛋的男孩子,在扑通扑通地戏水。村里的孩子们游泳要么是跟爸爸学的,要么跟小伙伴们学的,要么是自学的,动作不一定标准,却没有阻碍他们戏水的快乐。小云亲眼看见一个村里的大哥哥,在比他深的地方踩着水,保持浮在水面不动,不由地非常佩服,因为她是旱鸭子。小云根本没想到她后来也自学游泳,比男孩子还调皮。

小云看着别的小孩下水,非常羡慕。她也想下水玩,但是程玲不让,小云太小了,怕少看一眼就出事,而且女孩子游水都要多备着一件衣服。最后程玲跟小云保证:“下次等爸爸有空,非让他教会你游泳不可。”小云只好撅着嘴,看其他孩子们自由地游来游去。

这时农村可不讲究穿泳衣,男孩子都是衣服一脱,赤条条地就跳进河里了。小点的女孩子就穿着身上的衣服,也就下河玩了。等玩得差不多了,男孩子上岸衣服一穿,女孩子们扭一下衣角,或者外面罩一件,就回家去。当然,十多岁的女孩子会被家人教育不能再下水玩,或者人少的时候才穿衣服下水玩。大的男孩子呢,下水也会穿着裤衩。毕竟懂事了嘛。

一般从端午节那天开始,那天村里的所有孩子们都会去河边洗龙舟水,沾沾喜气,乞讨水神保护孩子在水里的安全。暑假开始便一直是孩子消暑的胜地。从中午开始到傍晚六点,河里都没消停过。总有孩子成群结队地到河里玩,有些甚至直接度渡过河对面。

河对面全部是挖出来的池塘,一个接一个的。池塘被村民承包养鱼、鸭和鸡,再加上池塘与池塘之间的空地,靠近河边的空地,都种满了各种果树,有芒果、番石榴、黄皮、水葡萄等等。渡过河的孩子们趁着中午晒热,池塘主人没在的时候吃个痛快,然后再渡河回来。

不会游水的孩子们只能眼巴巴看着,如果他们也想吃,就得穿越整条村到村尾。然后穿过蒲江与大河的交界处,那里建了一个堤坝有一块大石板,发大水和干旱的时候就要落下防洪或者抬上去放水。绕过堤坝就要再走上二十分钟才来到洗衣服河边的对面。过了堤坝沿路都是池塘,沿路都是果实,然而这都是有主人的。大部分池塘都拴有狗在那里看守,所以长途跋涉过去河对面也不一定就有收获。因此最好有个大哥哥大姐姐是池塘主人认识的,才获得上树摘果子的权利。

没主的果树早被会游泳的孩子摘过了。因此这对小孩子来说是一个冒险而又艰难的路程,没有大孩子的带领绝对不敢轻易行动。因为大人会吓唬孩子,堤坝附近就临近其他村子,而且江上很多打渔的人也是外村人,会拐骗孩子。鉴于游泳技能在夏天带来的好处,所以会游泳是每个孩子的童年目标。

不过这些对小云来说,根本就没什么诱惑。不是她不馋果子,是因为她家太穷了。一开始她以为村民都很穷,但原来不是,她家是村里几乎是排在前面的贫困户。一方面她爸爸沉默寡言,在村里自小没几个要好的发小,加上没钱,家里没有儿子,所以被很多同辈瞧不起。另一方面,程玲跟婆婆、大伯一家关系不算好,谭老婆子天天在村里说她坏话,凡是跟谭老婆子和大伯娘一家比较要好的村民都比较村里避忌,很少跟她打交道,因此她在村里也没几个特别要好的朋友。程玲特别要强,她勤劳能干,不是说不难过,但是她挺直腰杆,丝毫不畏别人眼光。生气的时候也敢跟谭老婆子对骂,把要脸的谭老婆子死得要死,所以更加不帮她忙。有些老一辈看着谭老婆子太过了,也会可怜程玲一家,有时家里水果丰收摘果子了,会拿着给小云解馋。程玲把这些雪中送炭的村民的友情记在心里,有需要便加倍偿还。这是小云穿来这个时代好几天后观察得出的结论:经济基础决定社交圈子。妈妈在这里朋友少,无非就是因为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