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14章 糟糠入粥(2 / 2)

加入书签

鲁肃还没来得及解释,旁边乞食的老弱妇孺,一窝蜂围住刘备仪仗:

“大王,可不能惩罚鲁府君”

“在袁公治下,糟糠没得吃”

“鲁府君是清官”

……

好一阵,刘备才明白,粮食是真不够,鲁肃是真有办法

原来袁术救灾,每日粮食总量限定,抢到前面吃粥的都是人口多的宗族,或有力气的青壮,人口单薄的或老弱基本上在后面喝西北风。

袁术又组织青壮为兵,四处劫掠不服者,勒索粮多者。

上行下效,袁术部下四处劫掠,汝南乱成一锅粥

一些灾民,一些不亲近袁术的家族,一些力量弱的家族,无法生存,只好向安东境内逃亡,故一路上饿殍满地,九江郡接手的灾民比预想中多一倍以上,而且老弱颇多。

鲁肃深感袁术赈灾方案有误,于是在粥中加糠、加野菜、树叶,或者将稻谷带壳熬煮,以便救援更多百姓,尤其是救援老弱。

此外,安东军历来历来极擅长规划和修建水利设施,鲁肃的赈灾工程,远比袁术、舒仲应的被动救灾规模大的多

首先,之前对汝南用兵,江东之粮,大多从广陵入江淮运河,经淮安逆流而上到寿春,不仅多绕行1000里,绕行的还都是逆流,得多花上十到二十天时间

淮河冰封后,丹阳郡、新都郡之粮船,不得不改在濡须口(裕溪口),换成小船,经巢湖入合肥

当前的合肥城通过施水与巢湖交接,每张涨水,巢湖扩展到合肥边上,冬季则远离巢湖。施水经过巢湖、濡须口流入长江,并不与淝水、淠河、史河、芍陂等淮河水系相连。

故而合肥往西,需经陆路运达前线,这条路虽近,陆路却费时费力,并时刻面临袁术余部、周边匪徒的骚扰。

鲁肃在施水上游建设水库,将施水与东淝水连接,开春积了雨水,不仅方便灌溉,还能通过水库蓄水以调节施水淝水水量。更重要的是,将长江、淮河、芍陂、巢湖交接起来,以便运粮船队通过,以便水军调动

下一步,鲁肃还计划修建霍山龙口水库,拓宽、连接原有的小河,建设霍山县与巢湖连接的灌溉渠,将山中躲避的百姓引出,在沿岸建设军屯、民屯,更彻底地将汝南与庐江隔开,山中物产也能顺流而东…

以工代赈,从刘备在幽州、青州时就开始推广,乃是安东的传统。

鲁肃抓住冬季这个枯水期,以粮食调动青壮,运输江东来的粮食,兴修水利,有事半功倍之效

给不付出劳动的人,与付出劳动则相同的粮食配给,吃大锅饭,毫无疑问会导致效率严重下降。

九江郡是前线!

从袁术统领的汝南逃来大批老弱妇孺和一些家族,如果聚集在前线赈灾,不光对后勤是非常大的压力,其中也极可能存在不少间谍,随时可能造成灾民骚乱,到时候会无疑意味着更多的死亡

安土重迁,国人传统。

背离祖坟,远去他乡,往往只是一时不得已的权变。非要强制将灾民前往地广人稀的江东,或开发相对成熟的广陵,沿路会造成多少死伤,又有多少逃亡?

天灾无情,人有情

适当用饥饿感和优惠政策,从外因变成内因,来驱使灾民们继续一路向东,向南迁移,即便要适当分散,也容易的多。

……

袁术扩大军队,四处抢劫,无异于食虎狼药,饮鸩止渴

各部之间的联系本就松散,袁术本人失去了钱粮这个手段,对诸部的控制就大大下降:

吕布南下侵占大量土地

南庐江郡刘勋不断给刘备、刘表抛媚眼

豫章太守朱皓倒向了荆州牧刘表

陈兰在其族弟陈到建议下投靠了刘备…

袁术几乎分崩离

从前的江淮霸主,沦为只拥有汝南、陈国、颍川等不到一个州的小势力,衰败已难逆转

……

正当安东军上下摩拳擦掌,准备再接再厉攻打豫州,攻打庐江、豫章时

蛰伏已久的刘表、黄祖,动用十万大军,直扑庐江、新都郡,同时袁绍对公孙瓒发动了接连不断的进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