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6章 文化输出(1 / 2)

加入书签

听到林耀答应,史密斯大为高兴,随即跟他商量起来询问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

他可不认为两人萍水相逢,对方会一分钱不要帮他。

这反倒让林耀迟疑起来,他不缺这点钱,之所以要经营这特色服装,更多的是想要为国家尽一份力,进行文化输出,将国内的民族特色向全世界推广。

你看后来的各种美剧,可着劲的在国内上映,哪怕不赚钱,也要想尽办法送到国内供人观看。

在国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风靡一时,有着无数的簇拥,以至于很多人为之着迷,甚至因此崇洋媚外,认为国外的月亮格外圆,连空气都是甜的。

这无疑是一种文化输出,让人更多的认为国外的地方好,是一种文化侵略,是一场看不见的硝烟。

论及文化输出,国内其实一直在这方面占据优,汉唐的丝绸、宋明的瓷器,千百年来为唐国文化赢得无数“海外铁粉”,拥有大量藩属国一些国家,甚至以小中华自居。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崇祯年号用了多少年?

按照正史来说当然是十七年,毕竟十七年的时候,这位爷,开局一个碗,结局一根绳,宁死不投降,吊死在煤山。

但其实是两百多年。

咱大清建立后,朝鲜王朝虽然官方使用的是清朝年号,私下还是使用明朝的崇祯年号,一直到了近代都还在使用。

所以一些朝鲜王朝的史料上的时间,会出现“崇祯两百多年”这样的字眼。

很多朝鲜的私人著作中,有“皇明崇祯后二百年的字样”,很多朝鲜士大夫的笔记中,他们记载时间不是用清朝皇帝年号,而是同样以崇祯后多少年。

这影响力也是绝了。

但随着近代到来,国内沉沦差点成为殖民地,反而形成了国外月亮格外圆,国内一切都差的感觉,被动的接受者输入,成为了弱势一方甚至很多自己人。

那他为何不反过来,将国内的文化输出呢?

让不熟悉唐国文化的外国人熟悉并爱上唐国文化,也算对得住他身上流淌的炎黄血脉。

那此事最主要的,就是他必须掌握主动权。

想到这里林耀,开口说道“不不不,史密斯先生,我想你理解错了,我会搜集各民族的特色物品,只要你喜欢的话,完全可以在我手中购买,至于将我认识的手艺人介绍给你,自己亲自去购买,恐怕不容易。”

“不行。”

史密斯哪肯同意,若他真的答应,这价格多少,只能听人家的,任人宰割不说,也是将要害送到别人手中,一旦有变,林耀可以轻易断货,到那时他就坐蜡了,一时间找不到货源,谁知道他一下得赔多少。

“史密斯先生别急,正如我说的,五十六个民族再加上各个地区的特色,其中底蕴之深厚无法想象,你若真的想要全部收集,花费一年的时间都不够,所以你得想想这时间问题。”

史密斯眉头微皱,也想到了这个问题,唐国地大物博,是世界土地面积第三大的国家,又人口众多,别说他一个外国人,哪怕是本国国民想要走遍全国都非常困难。

想要将这些服饰饰品等民族特色收集齐全,更是困难重重,从这方面讲,交给林耀也没什么大不了。

就将对方当做自己的上级经销商。

至于价格问题,反而不是问题,他虽然没听说过羊毛出在羊身上,但愿却深谙经商之道,管他进价多少,哪怕翻几倍,也能给加到售价里。

反正民族特色这种东西,讲的就是一个喜欢,只要喜欢,哪怕贵点也有的是人购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