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86章 西贝四中的传统(2 / 2)

加入书签

苦山的经济在进行蓬勃的发展,甚至可以说在短短的几年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甚至最好的家庭都已经买上了面包车。而对于苦山来说,在忠国希望学校的引领下,他们更像是一个整体,不像是各自发展的、分散的小农,而是慢慢的都成了忠国希望学校这个集团里的员工,一切的产业都是忠国希望学校的,忠国希望学校为他们提供方方面面稳定的经济收入,引领着他们的经济发展方向,形成集体性的保障,提供几乎免费的医疗、教育,顺便提供了大量就业。同时,仍然是多劳多得的基本制度,内部依然是分散的养鸡、养猪,养的怎么样,蛋下的多不多,猪养的肥不肥,还是要看各家各户自己的本事。

但正是林平所要在苦山创造的经济发展模式,集团制度下的分散经营,同时,这一切也都是在为林平的教育集团提供后勤供应做准备,把苦山打造成供应学校饮水、蔬菜、粮食、水果、肉禽蛋类等的生产的基地,一个苦山可能无法做到,那就在苦山成功的基础上,再造几个苦山,用学校发展的同时来带动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而这一切已经在现在的西贝四中身上实现了一半,凡是西贝四中需要的,而苦山又能够供应的,全都将由苦山直接供应,没有任何中间商。

苦山的发展虽然一片大好,但是似乎已经和林平的关系不大,林平的工作重心始终放在西贝四中现在的发展上,随着九月份即将到来,每一个高三毕业生也都有了自己的归宿,大都去了更高一级的院校进行深造,也有的选择了打工就业,而还有些男生选择了去当兵。

西贝四中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算的上“优良”的传统,林平没来当校长时就存在的传统,那就是每年毕业参军入伍的学生特别多,而也不避讳的来说,对于西贝四中的不少学生,特别是男生,学习不中用,家庭又一般,又不想打工,那么参军入伍就是他们最好、也是最后可以博一条前程的出路。而且西贝四中之前混混多,送去参军也是县里、学校和家长们一直认为最好的选择,既可以避免他们为祸社会,也可以让他们在军队里历练一番磨磨性子。

但以前,西贝四中去参军的学生素质都不是很高,在军队里也没能混出太大的名堂。

而林平上任西贝四中以来,学校仍然保持着这个传统,不过虽然还是去当兵,但是这兵员素质已经大大提高,几乎每一年,林平和秦万山都会在学校做“参军”的思想教育和号召,但是林平要求的是他们好好学习,为考军校,或者考上大学、大专院校再去参军,而不是高中一毕业就去当个大头兵。

比如去年毕业的王博华和何立南,以及前年毕业的李文超,也就是西贝四中曾经三大帮派的老大,在毕业后都考了大专,然后参军入伍,特别是王博华,直接报考了军校。

用秦万山的话来说就是:“你们这群人,我也调教过了,你们骨子都很有血性和男儿气概,别的也不合适,先去当两年兵吧,如果决定军旅生涯适合你们,就留在部队进一步发展,如果觉得不合适,也可以拿一笔钱从军队里退下来,还能免大学期间的学费,也可以给家里减轻点经济负担。”

而事实也确实如此,王博华他们一进入部队很快的就适应了军营的生活,表现的很是优秀,得到了部队的认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