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章 家族的利益(1 / 2)

加入书签

此言一出,众人顿时噤了声,那些即将冲口而出的训斥,瞬间偃息旗鼓。

沈舒窈是死是活,与他们毫无关系。

她目无法纪,辱骂朝廷命官,这恶气实在难以咽下去。

可若是得罪了她,借机在皇上面前搬弄是非,届时,能有他们的好果子吃么?

谁让人家有顾氏做靠山呢,这件事就先暂时不与她计较。

只是不明白顾燊是怎么想的,居然会娶这样暴戾的女子。

沈舒窈见众人不再咄咄逼人,也不再追着不放,毕竟有些事还是要懂得见好就收。

过了许久,她才缓缓开口:“你们别忘了,当时这地下埋着三具焦尸,而负责此次验尸的正是本人,当然,我本不想插手此事,奈何魏侍郎三顾茅庐,而我亦非铁石心肠。”

沈舒窈说得是实话,毕竟她从不是多事之人。

若不是魏启章厚着脸皮来求,她才懒得管这破事。

魏侍郎请沈舒窈验尸,若没有得到萧玄奕首肯,他如何敢自作主张?

如今的沈舒窈,寻常人哪里惹得起?

不敢惹归不敢惹,并不代表他们心中没有计较。

一直置身事外的萧玄奕,也终于忍不住转过身来。

原本沉郁的心情,在沈舒窈与众官吏唇枪舌战之时,竟烟消云散。

就连她骂人的话,他都觉得格外悦耳。

对待这些老顽固,就该如此。

沈舒窈见众人没话说,接着道:“验尸结果表明,三具尸首体表焚烧的痕迹,并非此次炸药所为,而是桐油所致。”

此时的沈舒窈,依然怒视着每一个质疑她的人。

如今的她无所畏惧,凭什么还要受这些人的气。

这起案子并就不是她想插手的,若是能重来一次,她绝不会去昌州,也就不会有后来这些闹心的事了。

在深坑挖掘的宋屿头,突然探出脑袋,朝上方吼道:“没错,当时那几具焦尸还是我发现的,若按诸位大人说的那样,尸身必然残缺不全,不可能是完整的。”

这个朝代,炸药产生的威力大小,跟数量息息相关。

若真是他们口中所描述的那样,那几具掩埋地下的尸体,必定化为一滩焦炭烂肉。

这时,又有人附和道:“当时覆盖尸身的泥土,也并没有火药灼烧的痕迹。””

“没错,当时卑职也参与了挖尸......”

“......”

沈舒窈没想到,会有人帮着她说话。

为他们不畏强权,坚持真理的行为所感动。

这一幕,让她想起了前世,那些与她朝夕相处的同事们。

二十年了,如今的他们都过得怎么样?是否还记得她?

萧玄奕见沈舒窈脸色非常不好,不动声色地与她并肩,并下意识地握住了她冰凉的手。

目光冷冽地看着,面服心不服的众官吏,“既然你们分析得头头是道,想必是有把握破解此案了?”

他的话慢条斯理,却令在场的人无一不感到心惊胆战。

随即一个个摆手否认,生怕这事落到自己头上。

世人皆知晋王性子冷清,很少有什么事能让他动怒。

如今这般架势,看来传言并非空穴来风,晋王当真是看上了顾燊的未婚妻。

都说顾燊对沈舒窈用情至深,不惜为了她忤逆汐贵妃。

无论她最终是否嫁入顾家,就凭萧玄奕刻意的维护,众人哪敢不服?

随即,一个个低着脑袋,大气都不敢出。

可萧玄奕并不打算放过他们,他的视线掠过众人,最后落到王宪身上。

“王大人,听说是你向陛下举荐,让沈姑娘来查圜丘坛爆炸一案?”

此时,大理寺卿王宪被吓得浑身哆嗦,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当初他将沈舒窈牵扯进来,毫无半点私心杂念,一心只为破案。

所以,他才会向皇上力荐。

可是当听到魏启章说,沈舒窈是顾燊未过门的妻子,他当时就后悔了。

这下可好,不光得罪了顾家,连晋王也都一并得罪了。

避无可避,王宪只好强自镇定地回答道:“殿下,下官素闻沈仵作惊才绝艳,是个断案奇才,遂才向圣上力荐。下官身为人臣,食朝廷俸禄,理当为圣上分忧。”

混迹官场的人,大多处事圆滑,这一番说辞倒是让人揪不出错来。

虽然皇帝让刑部和大理寺同查此案,可谁都知道,这些事都推给了萧玄奕。

之所以会如此,只因前大理寺卿刚愎自用,冥顽不灵,与同僚关系更是不睦。

得罪的人多了,皇帝那处弹劾他的奏折,自然也就多了。

一来二去,皇帝也烦了,直接让他告老还乡。

最后,大理寺卿的头衔,自然又落到王宪头上。

然而王宪原是国子监司业,对审理案件一窍不通。

但因其是皇后的远房亲戚,有了这么一层裙带关系,何愁官运不亨通?

而大理寺侧重案件审理,皇上也清楚这一点,想着王宪对查案缉凶这些事并不擅长,是以才让跟着萧玄奕,学习审理案件,起个从旁协助的作用。

沈舒窈终于明白了,为何皇帝会让她接手这个烫手山芋,感情是这个家伙鼓捣的。

你们一个个的抓不到凶手,非但不反思自省,却尽想着拉人下水。

她正愁无处发泄,正好有人主动送上门。

这种好事,她怎么肯轻易错过呢?

下一刻,她将手从萧玄奕掌握中脱出,随即摘掉了手套。

她的这个动作,让萧玄奕略微转好的心情,骤然变得暗沉。

他不过是想安慰她,才会情不自禁地去握她的手,没想到她居然将手套仍了,这是在嫌弃他的触碰。

沈舒窈心细如尘,自然注意到萧玄奕面色微妙的变化,但此时她并不想在此事上多做纠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