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线索(2 / 2)
“嗯,你是真没少吃!我以为咱俩得剩不少,没想到最后你都给干掉了,呵呵。”骆云峰超完一台货车后,并线的时候回应道。
“接下来咱们干什么?”耿三强问道。
骆云峰想了一下,说到:“早上起的太早了,今天先回宾馆休息睡一觉。明天去我爸找到的老伊万在冰城的住址那里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嗯,好啊,真是得先睡一觉了。”耿三强现在感觉自己的眼睛都要睁不开了。
第二天的上午,骆云峰按照父亲从铁路局档案馆查到的伊万过去的住址,和耿三强开车来到了海关街附近。
这边有一大片数十栋俄式老房子,是最早前的时候中东铁路局给他们的铁路管理人员修建的。因为是统一修建的,所以房子基本都是一样的,都是黄色的墙面,紫红色的铁皮屋顶,每栋房子还都有院子,院子的木栅栏都是刷的绿色油漆。
以前这里住着俄国人的时候,自然是一家或是两家人住着这样一栋房子,但是建国后尤其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俄国侨民撤走以后,这里的房子被重新分配,每栋房子都住进去几户人家,有点变成了京城那种大杂院的意思了。
“三强,没想到有这么多一模一样的房子!这可不好找啊!过去了六七十年了,街道名字和门牌号码都已经改过多次,当年档案里面的门牌也就没有意义了。”骆云峰跟耿三强说道。
耿三强看着一直延伸到下坡的这一大片黄色房子,搓搓手问道:“那怎么找啊?难道要靠一家一家的打听吗?”
“嗯,没其他好办法,看来咱们只能是这样慢慢问了。”骆云峰回答道,然后就从胡同口走了进去。
接下来的一天,骆云峰和耿三强就在这片黄房子中转悠,跟见到的老人聊聊天,打听老伊万家的情况。
终于在第二天的上午,遇到了一位上了年纪的俄侨老太太,在她家里打听到老伊万的家就住在她家前面的那一栋房子。
原来老伊万在五十年代冰城俄侨大规模回国的时候就回苏联了,因为他的中国妻子不愿意去遥远的苏联背井离乡,就带着女儿留了下来。后来女儿嫁给了一位外地来的姓舒的老师,两口子一直住在这里,所以后来邻居都叫他家老舒家。
舒老师去世以后,他儿子两口子就出国了,现在还有一个女儿娜娜在冰城,在中央大街附近开了家西餐馆。
感谢过这位俄侨老奶奶之后,骆云峰和耿三强就开车往中央大街那边走。“今天的收获真是不小啊,终于找到老伊万的后人了!”骆云峰说到。
耿三强说:“还不算找到,还不知道这个娜娜的餐馆在哪呢!这么多家西餐厅,怎么找啊。”
“这个不难的,好找!首先那些历史悠久的知名餐厅可以先排除。舒家爷爷是个老师,应该也不大会留下太多钱,那些位置特别好的,需要投入资金量特别大的店也可以暂时排除。”
骆云峰顿了顿接着说道:“舒家孙女年纪不大,年轻人开的店应该是讲究品味和格调多一些,女孩子又大多喜欢些小资情调。这样一算,范围就小了很多,我们只要找找中央大街两侧的辅街小巷,面积不太大,装修不豪华,但是比较有特色品味的小西餐馆就行。”
“云峰,让你这么一分析,应该不难找了,全部符合这几点的西餐馆肯定没几家!”耿三强对于骆云峰的分析很是认可。
两个人把车开到中央大街侧面的一条小街把车停下。下了车耿三强先看到一块写着国营开封包子铺的红色牌匾。“嘿,得来全不费工夫,我在网上看到过这家店,据说灌汤包老好吃了,一点都不比开封的黄家老号和一品楼差,咱俩中午就这儿解决吧!”
“行啊,我也喜欢吃灌汤包,就这家吧!”骆云峰附和道。
正是中午时分,店里人非常多,人声鼎沸的。两个人在门口先点了一份冰城特色锅包肉,配了两个小凉菜,点了两笼灌汤包。又等了好一会儿才等到空位坐下,这才吃上这传说中的灌汤包。
饭后,骆云峰和耿三强两个人慢慢走在方石路上,“这家的灌汤包还真是好吃,点少了,要三笼好了!”耿三强还在回味刚刚的美味。
“行了,愿意吃的话回头再来呗,反正离咱们宾馆也不远。”骆云峰笑着说。
“得嘞,吃饱喝足了,咱们找找有格调的小西餐馆去吧。”
↑返回顶部↑